摘要:针对病因辨证散漫和不系统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学术思想。病因十四纲要辨证论治:融三因于一炉,兼诸法为一体,集理法方药于一身,建立统一病因辨证体系,是中医病因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编按】谦斋《病因十四纲要辨证论治》一文,分为“证、辨、治、论”四个环节进行论述,把“证必须辨,治必须论”发展为一种模式,实属首创。这对辨证论治的规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加深对十四纲的理解,笔者曾在学习过程中作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分为十四纲原文、歌诀、歌诀解释、谦斋医学汇录、按语等项。由于十四纲的主证比较多,如“停湿”的主证就有16个,这么多的证状是不太好掌握的。为此,笔者把它们编成歌诀,目的在于简便、好记,笔者把主证限定在两句歌诀之内,这样就常有用一个字来表述证状的情况,有时难免词不达意。为了补其不足,另设“歌诀解释”一项,解释有关内容。“谦斋医学汇录”和“按语”两项内容,反映了笔者的读书心得。“谦斋医学汇录”,是将谦斋在其他著作中有关论述进行摘录,并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加深对病因十四纲条文的理解,其中不乏闪光的东西。为了增强“谦斋医学汇录”的连贯性和可读性,笔者对文献中的个别词语做了技术处理,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按语”,主要是针对初学者的学习困境,尽量实话实说,有的放矢,总之,是不够成熟的。
辨证论治为中医治病的法则,它的精神实质是理、法、方、药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中医治病有其原则性,也有其灵活性,要了解中医一般诊治方法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并在取得疗效后总结出一套规律,必须掌握辨证论治。
过去,对于这样重要的大法,未经系统地整理,让医生们自己去体会摸索,我认为是一大缺陷。因此,为了学习中医的需要,编写了“病因十四纲要辨证论治”初稿。
在这初稿里,综合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了风、寒、暑、湿、燥、火、疫、痰、食、虫、精、神、气、血十四个纲。每一个纲里又提出了主证和主治、纲与纲之间的联系,也指出了兼证和治法,除扼要地说明外,还附列了常用方剂和药物分类。总的要求是有理有法,有方有药,执简驭繁,深入浅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