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包腔内化疗及护理

心包腔内化疗及护理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大量心包积液时需立即使心包减压并防止积液进一步积聚,必须行局部治疗。

心包腔为脏层心包和壁层心包之间的潜在腔隙,内含有少量浆液(25~30ml),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脏在搏动时与胸腔之间的摩擦。当各种原因导致心包内积聚过多液体(超过50ml)时,称为心包积液,以恶性肿瘤为病因引起的心包积液,通常叫作恶性心包积液或癌性心包积液。由于肿瘤压迫致淋巴回流受阻,或侵犯、转移至心包使心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恶性心包积液的生成,是疾病进入晚期的标志之一,以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和淋巴瘤最为常见。肿瘤性心包积液生成速度快,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和渗出性的特性,心包积液患者可出现气急、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甚至伴发心包填塞和循环功能障碍而成为肿瘤急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迅速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包积液在肿瘤心包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前者适用于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等,但疗效一般较差。大量心包积液时需立即使心包减压并防止积液进一步积聚,必须行局部治疗。传统单纯的心包穿刺抽液能暂时缓解心包填塞症状,但多数患者在数小时或数日后积液可再次复发,进而导致临床症状反复出现,需要反复进行穿刺抽液,这样容易造成心包和心脏的损伤引起出血,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且不易抽净心包内积液导致心包内注药后药物浓度低,局部治疗效果差。

心包腔内化疗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越性,是控制心包积液的重要措施之一,腔内化疗时,心包腔药物峰值浓度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降面积都远高于全身治疗时血浆药物浓度,可以直接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同时腔内药物约60%可以吸收入体循环再次进入肿瘤组织,从而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产生叠加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心包穿刺引流后进行腔内化疗的方法,即超声引导下行心包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至引流彻底后,再经导管向心包腔内灌注化疗药物或硬化剂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持续引流又为腔内化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