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疗毒性反应的特性和相关因素

化疗毒性反应的特性和相关因素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药物因素 不同的化疗药物其毒性反应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联合用药的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往往大于单一用药。血管内使用化疗药物的毒性高于局部用药,如静脉给药的毒性反应高于胸腹腔给药及口服给药。3.毒性反应的防治 积极选择合适的抗呕吐药和造血生长因子,密切监测心肺功能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等,对化疗药物的毒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肿瘤化学治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预防和处理问题。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而临床上所应用的化疗药物一般都缺乏特异性,即在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尤其对于增殖活跃、分裂迅速的正常细胞如毛囊、黏膜、骨髓细胞、生殖细胞的损伤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多数化疗药物为免疫抑制药,作用于细胞DNA的结构上,具有潜在的致畸和致癌作用。另外,许多化疗药物对机体的重要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及肺也可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引起这些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护理人员在应用化疗药物时,除了要熟悉其作用机制、适应证,遵医嘱选择恰当的用药剂量和方法外,还要清楚地了解并充分认识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掌握相应的防治和护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毒性反应发生,这对合理使用药物、确保化疗疗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化疗毒性反应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常规剂量下,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普遍性毒性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和脱发等,其中以前两者最为常见。而某些药物具有特殊性毒性反应,如博来霉素引发的肺毒性;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肌毒性;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所致的尿路刺激症状和出血性膀胱炎;顺铂导致的肾毒性及高频率听力障碍;长春碱类所致的神经毒性;门冬酰胺酶、紫杉醇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等。

(二)影响化疗毒性反应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

1.药物因素 不同的化疗药物其毒性反应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联合用药的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往往大于单一用药。大多数化疗药物的毒性与用药量呈量效关系,剂量愈大,毒性反应就愈大;而化疗药物的治疗剂量往往与中毒剂量接近,若超过某一限定剂量时,可因患者无法耐受毒性反应导致化疗的中止。血管内使用化疗药物的毒性高于局部用药,如静脉给药的毒性反应高于胸腹腔给药及口服给药。

2.患者因素 患者的一般状况及以往的治疗情况与化疗毒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一般而言,年老患者较年轻患者更易发生骨髓抑制反应,而消化道反应相对较轻;有多次放化疗史者,对化疗药的耐受性要明显低于初次化疗者。

3.毒性反应的防治 积极选择合适的抗呕吐药和造血生长因子,密切监测心肺功能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等,对化疗药物的毒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作为一名肿瘤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一事实,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及经济状况、预期治疗效果等,权衡毒性反应的危害程度,严格、慎重、合理地实施化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毒性反应降至最低,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