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发生可由骨髓功能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红细胞破坏增加、血容量不足等不同的生理机制共同参与。化疗不仅仅抑制骨髓功能和红细胞生成,而且可能造成红细胞分解、微血管出血及铁的摄入不足等后果而导致贫血的发生。由于红细胞的生命周期长,贫血往往发生在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或者多次接受化疗疗程后,一般于化疗后几周或者几个月出现。淋巴瘤、肺部肿瘤、妇科或生殖系统肿瘤患者接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后患贫血的概率较高。
(一)发生机制
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可抑制DNA的整体合成,对红细胞生成影响较大;细胞毒性药物可直接抑制干细胞发育成红细胞;9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都由肾生成,具有肾毒性的化疗药顺铂、卡铂等都会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导致贫血;抗代谢的化疗药物5-FU、羟基脲等会触发红细胞的分解机制而导致贫血。
(二)临床表现
1.轻度贫血 疲乏(一般为贫血的首发症状)、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头痛、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等。
2.中度贫血 严重疲乏无力、虚弱、嗜睡、活动行为改变、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3.重度贫血 出现嗜睡或昏迷等意识形态改变、呼吸困难、发绀、低温、尿量减少、生活自理困难以及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心脏骤停等。
(三)护理措施
1.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贫血的潜在风险以及症状和体征,取得患者的充分配合。
2.及时评估患者有无贫血的症状如皮肤、黏膜、甲床、口唇苍白,疲劳,虚弱,心悸,头晕,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为医生提供病情信息。
3.配合医生定期监测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比值。当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应遵医嘱给予补充铁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以促进红细胞生成。必要时给予吸氧、输血治疗。
4.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应特别注意月经的量和持续时间,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推迟经期。
5.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时,应指导患者根据活动能力适量安排日常活动,采取渐进式活动方式,如改变体位时,平卧、坐起、站立、行走等系列动作均应逐步、缓慢进行,以防直立性低血压继发头晕、目眩造成跌倒、坠床等不良后果;加强休息,以保存体力。
6.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平衡,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以提高饮食质量,可食用红枣、阿胶等补血食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