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何谓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central alverlar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是指由于构成呼吸控制系统的脑干神经元和呼吸感受器功能障碍,导致睡眠期肺泡通气量下降,临床以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为特征。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158.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至少包括以下第1~4项。①主诉失眠或嗜睡,睡眠中低通气特征常引起他人注意,而患者并未意识到。②睡眠期间频繁出现浅呼吸时段。③无影响通气功能的原发性肺病、骨骼畸形或周围性神经肌病。④多导睡眠图监测证实:浅呼吸期持续10秒以上,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者:睡眠期出现与呼吸紊乱相关的频繁唤醒、心率快慢交替、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平均睡眠潜伏期在10分钟以下。⑤可存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控制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⑥可存在其他类型睡眠障碍,如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59.如何治疗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处理、呼吸肌训练或膈肌起搏、药物及机械通气。
通过进行深呼吸,有意识地训练呼气肌与吸气肌,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有助于加强咳嗽排痰功能,促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和增强通气功能。对于高位颈髓损害所产生的低通气患者,可行膈肌起搏,应用电刺激膈神经可增加膈肌收缩,增加通气。甲羟孕酮可兴奋呼吸中枢,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动脉血CO2分压。乙酰唑胺能够促进HCO-3的排出,提高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合并CO2潴留患者的呼吸动能。甲基黄嘌呤与兴奋剂可以改善低通气,对于呼吸机制缺乏、肥胖低通气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对于氧疗与药物治疗无效、临床症状明显者可考虑给予辅助通气,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