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草圣”

宋代“草圣”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认为“道南首豸山”。“豸山”是游酢的别号。游酢不仅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被誉为宋代“草圣”的书法家。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米友仁等七名家草书中,游酢便是其中之一。众多书论家评价游酢书法艺术,称其为国之瑰宝、世之奇葩。游酢书法线条美,构成书法的筋络百骸。游酢的书法,尤其是草书艺术是有其鲜明特点的。游酢用笔,铺豪抽锋,极富弹性,巨细收敛,变化无穷,匠心独运,擒纵得宜,极尽其妙。
宋代“草圣”_游酢_游酢新论:续编

李加林

“程门立雪”的故事,在中国士林中人人皆知。作为尊师好学的主人公——游酢被尊为“道南儒宗”、“闽学鼻祖”,盖因他与杨时最早将北方儒学文化传到南方。朱熹认为“道南首豸山”。“豸山”是游酢的别号。

游酢不仅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被誉为宋代“草圣”的书法家。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米友仁等七名家草书中,游酢便是其中之一。清乾隆丙午年(1786),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草书字典《草字》出版,该书作者石梁认为:游酢的“书法极精,工书,更好挥毫,落纸如云烟。字有重书而兼收者取其变化,自成一家。”游酢的草书不像米芾学二王颠张狂素的草法,而在学中求变,不拘成法,敢于推陈出新。他用笔灵活,使转委婉曲折,在转中含折,圆韵而遒劲,很有力度。他的草书,“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从书法的笔画之迹,流出万象之美和人的内心之美。“龙飞凤舞”,吐出来的线条魅力无穷。书如其人,如其面,如其心。“心正如笔正”、“作字先做人”,只有“胸中具磅礴之气”,才能“腕间具真实之力。”

众多书论家评价游酢书法艺术,称其为国之瑰宝、世之奇葩。游酢书法艺术“蘘括万殊,载成一相”、“精鹜八级,心游万仞”。前者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赅;后者是出入苍穹,无所挂碍。游酢书法线条美,构成书法的筋络百骸。在《草字汇》、《中国书法大字典》等不下十部书法大字典中,可以看到有48个游酢写的单字草书。其中,在《宋·游酢文集》里赠给他的同窗好友杨时的《颖昌寄中立两首》诗中,就有42个被选上。

游酢的书法,尤其是草书艺术是有其鲜明特点的。王羲之“作草如真”,这是指他以楷书的提按顿挫的笔法写草书,基本上字字独立,字画清晰。而游酢的草书笔法非常简洁,古法中的“藏头护尾”以及行笔中的种种顿挫,都被简省了。大部分线条都是出自中锋,即使特大的“来”字,起止笔画也都是直来直去,十分简洁明快,不随世俗,时出新意。

据考证,游酢书法的功力,与他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关系。他从小就有神童之称,有极高的悟性,练过武,学过剑,是文武全才的人。从他写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剑舞艺术之美。笔画线条之间映带照应,气脉连贯,体势灵动。游酢用笔,铺豪抽锋,极富弹性,巨细收敛,变化无穷,匠心独运,擒纵得宜,极尽其妙。书法之妙,妙在不直,妙在曲折,多姿多变。游酢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即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

游酢草书奇多变,幽深难测。他创造性地将草书推向“飘风骤雨惊飒飒”难以蠡测的境界。他那风驰电掣般的书写节奏,慑人心魄,扣人心弦,产生征服人心、出神入化的神奇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游酢狂草似抒情诗、交响乐、霓裳羽衣舞,真是集众美于一身,令人叹为观止。

游酢是一位思想家、理学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潜心研究理学的同时,也涉猎禅学,深受禅的影响。因此他的书法也充满禅的灵气与觉心,以此唤起欣赏者的生机和灵感,富有禅性的书法必然是圣洁而高尚的。

明朝书法家王铎在《拟山园贴》第一卷里,把游酢与著名书法家怀素、高闲、高宗并列,可见游酢的书法艺术成就之高。福建省原政协主席游德馨在《游酢暨后裔书画选集》序文里评价:“游酢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难以企及的‘圣域’。它仿佛是一个偌大无比的摇篮,抚育了一批批大师巨擘。”

(作者系原《闽北报社》记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