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6岁,未婚。双侧乳房胀痛,自己触及左侧乳房肿物1个月,外科可疑乳腺癌,来做超声显像检查。查体发现双侧乳房可扪及大小不等的,边界不清的扁平小结节多个,质地较硬,有触痛。于左侧乳房外上限可扪及一个直径1.5cm的边界清楚的光滑、活动之肿物,质地较硬。超声显像显示双侧乳房形态大小正常,左乳腺腺体厚度1.5cm,右侧乳腺腺体厚度1.4cm,双侧乳腺回声弥漫性增强并可见多个直径3~4mm的厚壁囊性无回声。左侧乳房外上限及近乳头处可见直径为1.5cm和1.0cm的两个边界清楚的均匀中低回声结节。
【讨论】
1.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 又名乳腺病(mastopathy),为最常见的乳腺疾病。40岁以上的妇女发病率超过90%,35-40岁为其发病年龄高峰,绝经期后下降,青春期少见。临床表现最突出的是乳房疼痛。疼痛常较严重,或为针刺样,或为胀痛不适似泌乳前的胀痛。有时疼痛牵扯至同侧腋窝及肩背部,月经前期疼痛加重。有时疼痛与情绪变化有关,生气、劳累、紧张可使疼痛加重。疼痛部位可为一侧,亦可双侧,可局限亦可波及整个乳房。乳腺肿块大小不一,单个或多发。可为颗粒样结节、较大结节,或弥漫颗粒样团块,甚或至乳房的一个象限。肿块可有韧感,与周围界限有的分明,有的则不清楚。突出的特点是月经前肿块增大、压痛明显,月经后明显缩小。部分病人可有非血性的乳头溢液。
一般认为,本病发生与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即由于孕激素减少而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乳腺组织过度增生所致。根据增生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超声显像亦有不同表现。
(1)乳腺组织增生为本病早期病变,增生程度较轻。临床上常有乳房周期性疼痛,在一侧或双侧乳房可触及弥散的颗粒状小肿块。大体病理一般无明显变化。镜下可见乳腺小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末梢导管呈芽状增生,因而腺泡增多。管腔呈轻度扩张,乃至小囊形成。小叶间质纤维组织可有增生。部分病例可在多年后发展为腺病。
(2)腺病以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结缔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为特征。依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组织学变化大致又分为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纤维化3型。①小叶增生型:主要表现为小叶内导管和腺泡增多,小叶数目也增多。②纤维腺病型:一般由小叶增生型发展而来。这时小叶内除末梢导管和腺泡增生外,间质结缔组织亦有较明显的增生。严重者称之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 gadenosis)。③纤维化型:为纤维腺病继续发展的结果。由于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腺泡受压而萎缩、消失。
乳腺组织增生和腺病的超声显像显示相似,只是后者增生表现更为明显。声像图显示两侧乳房可增大、边界整齐、包膜光滑。乳腺组织回声不均匀增强、增粗。乳腺组织内还可见多个3~4mm大小的囊性无回声,囊性无回声亦可呈管状分布。
(3)囊肿病以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高度扩张成囊为其特征。囊腔大小不等、多少不一,往往在肉眼上即可见到多个散在分布的小囊肿形成。镜下可见导管明显增生和部分增生的导管扩张成囊肿。超声显像可见在乳腺组织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无回声,有时可见乳头状中低回声突入囊腔内,后方回声增强。
乳腺结构不良属良性疾病,一般经过良好。常在腺病基础上形成纤维腺瘤。本病与癌的关系意见尚不一致,约5%的病例可发生恶变。
2.乳腺纤维腺瘤(mammary fibroadenoma) 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雌激素作用有关,常发生于15-35岁的年轻妇女,以20岁左右最多见,青春期前和绝经期后则少见。肿瘤常为单发,亦可多发。纤维腺瘤有完整包膜,与周围分界清楚。肿瘤生长缓慢,大多数不超过3cm。肿物触诊坚硬、圆形或椭圆形、光滑、活动性大,月经周期对肿瘤大小无影响。
超声显像显示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较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有光滑的包膜。后部回声多有增强。如有钙化,可见斑点强回声,其后有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为肿块周边及内部无明显彩色血流显示。乳腺纤维瘤应与乳腺癌鉴别,乳腺纤维瘤后方回声多增强,而乳腺癌后方回声多伴衰减,而且肿块边界不规则,不清晰,有浸润表现。
3.乳房疾病鉴别诊断 乳房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肿块和乳头溢液。临床和超声显像检查可以根据这3个主要症状进行乳房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见第134例附表1。
第134例附表1 乳房疾病鉴别诊断
(1)乳房疼痛(mostalgia):乳房疼痛伴有触痛及全身症状者,如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常为乳房炎症性病变。局部疼痛,尤其是双乳房外上象限疼痛伴触痛,多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癌早期很少出现疼痛。纤维肉瘤或脂肪肉瘤肿块大,因瘤膜膨胀,可出现明显胀痛。
(2)乳房肿块(tumor of brast):乳房肿块伴有局部红、肿、热、痛、血白细胞升高,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多为乳房炎症性肿块。乳房良性肿瘤光滑、活动性大、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硬度中等多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的肿块多为颗粒性结节,质地中等,多伴有触痛,常分布在双侧乳房外上象限,月经前期增大,月经后变小。乳腺癌肿块边界不清,呈浸润生长,活动性差,常因侵犯Cooper韧带而引起皮肤粘连、下陷,出现“酒窝征”。
(3)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nge):常见病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50%的病例。其次是导管扩张症,多为单孔溢液。乳腺增生症有时也有乳头溢液,通常为多孔溢液,且多为双侧乳房。恶性病变的乳头溢液约占15%。乳头溢液可以是血性、浆液性、清水状、乳状、牙膏状等。有肿块的溢液多为乳房恶性病变,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超声显像图像见第134例附图1~3。
第134例附图1 乳腺纤维腺瘤
第134例附图2 乳腺增生
第134例附图3 乳腺增生
(富 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