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据文献报道,约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一些不适的感觉。起初只是感到有些精力不继。工作后易觉疲劳,进而食欲慢慢减退,右上腹部不时感到有轻度胀痛,进食后上腹部觉胀闷不适,或兼嗳气。部分病者晨起刷牙时即觉恶心,甚至出现轻呕症状。个别患者可伴有舌炎、口角炎、口腔炎、闭经、阳萎。极少数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而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水肿。急性脂肪肝患者则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症状十分相似,例如可见重度黄疸,病者可觉明显肝区疼痛,且呕吐咖啡色之胃内容物,精神淡漠,并伴有全身出血倾向,乃至昏迷。不少脂肪肝患者可有轻度或明显肝大,肝区可有触痛或叩痛。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缺乏、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轻度肝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而行剖腹手术。脂肪囊泡破裂时,脂肪颗粒进入血液也可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若肝细胞脂肪堆积压迫肝窦或小胆管时,肝门静脉血流及胆汁排泄受阻,出现肝门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因急性化学物品中毒、药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临床表现多呈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表现,易与重症肝炎相混淆。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症状。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轻型脂肪肝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B超或CT检查等才被发现。脂肪肝形成后,大部分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体重下降、乏力、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少数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体格检查可触及肝大(一般在右肋下2~3cm以内),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质地软或中等硬度,可有轻度压痛,部分病人有叩击痛。重症病人可出现肝硬化表现。
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接触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服用大量四环素后或妊娠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的小泡性脂肪肝,多呈急性,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急性重症肝炎相似。饮酒、糖尿病、肥胖症等引起的大泡性脂肪肝,多为隐匿性起病,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常在体检或高血压、胆石症、冠心病等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多发于41-60岁,儿童亦可累及,女性多于男性,常有各种诱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存在。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尤为轻度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少数患者可有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乏力等,常轻度肝大,仅4%患者有脾大,8%有暂时性蜘蛛痣及肝门静脉高压的体征。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伴随脂肪肝的发展,可由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
早期的脂肪肝,由于肝脏有代偿功能,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因而容易被忽略和漏诊。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肝功能的破坏加重,就会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腹泻、食后腹胀、上腹或右上腹隐痛、肝大等。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因而有相当一部分被误诊为慢性胃炎或胆囊炎而延误治疗。
总之,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的浸润程度呈显著的关系,轻度脂肪肝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中度或重度脂肪肝特别是病程长者症状可较明显。其典型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及右上腹压迫感或胀满感。这些症状可能与肝脂肪浸润导致肝细胞损害及肝大有关。由于脂肪肝合并胆囊炎,胆石症多见,患者可出现较明显的右上腹疼痛不适,反酸等症状。重度脂肪肝患者可有腹水和下肢水肿。50%左右的病人可有各种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如末梢神经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
1.轻度症状 据文献记载,约25%以上脂肪肝患者临床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偶有疲乏感觉,或仅觉近期腹部胀满感。绝大多数脂肪肝是由集体、个人常规体检而确诊。
2.典型症状 一般来说,中、重度病者绝大多数有一定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恶心、厌食、腹胀、肝区胀闷,甚或疼痛。典型脂肪肝的症状是由于肝功能异常及肝内脂肪蓄积所引起,症状类似于肝炎。肝区疼痛常在安静休息或重体力劳动之后,或大量酗酒之后加重。症状轻重与脂肪肝病变程度不相一致,常因人而异。脂肪肝病人肝大较常见,一般为轻度,在右肋线下2~3cm以内,也有极度大者。肝脏边缘较钝圆,表面光滑无结节感,质地为轻至中等硬度,一般无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脂肪肝病人肝脏的疼痛与压痛多见于急性脂肪肝,是由于肝包膜伸张所致。
3.蜘蛛痣 脂肪肝可导致病人出现蜘蛛痣。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经常出现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地方,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蜘蛛痣的大小不等,直径为针头大小至数厘米不等。
4.内分泌失调 肝脏为许多内分泌激素代谢的场所,患有脂肪肝时,病人可出现内分泌失调,男性表现为乳房发育、睾丸萎缩或阳痿。
5.维生素缺乏症 患有脂肪肝时,由于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病人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如末梢神经炎、舌炎、口角炎、口腔溃疡、皮肤瘀斑等。
6.其他 黄疸。
(二)常见体征
大脂滴型脂肪肝常常在体检时因无痛性,平滑而广泛的肝大而被发现,多见于酗酒,肥胖或糖尿病病人。也可出现右上腹疼痛,触痛及黄疸,或可能因代谢因素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脂肪肝可能是唯一的异常体征。
脂肪肝患者,碱性磷酸酶或转氨酶可轻度升高,超声尤其是CT可发现过多的脂肪,靠肝活检才能诊断。因为脂肪在肝中的积聚可提示肝毒素的作用以及未知疾病或代谢紊乱的存在,所以脂肪肝的诊断可促使对病人做进一步的评估。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内也有脂肪沉积,常见于肥胖或糖尿病女性病人。空肠旁路术,营养不良者也可发生。与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合成的雌激素,胺碘酮,他莫昔芬)也有关。可出现肝大,组织学诊断依赖于大脂滴型脂肪变和小叶炎症,有时伴有纤维化和Mallory玻璃样小体。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因其他原因做肝活检的病人,如血浆转氨酶升高2~3倍而无症状的病人。诊断时要确保没有饮酒。小脂滴型脂肪肝有明显的症状,如疲乏、恶心、呕吐,其后可迅速出现黄疸、低血糖昏迷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5%的脂肪肝患者有肝大,边缘较圆钝,表面光滑、质地较硬而无压痛。一般单纯性脂肪肝多无脾大,约8%患者可有蜘蛛痣及暂时性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但治疗后上述体征均可消退。
1.肝大 中、重度病者由于脂肪堆积过多,可有肝大。75%脂肪肝有肝大体征,4%病例有脾大。某些脂肪肝病者,因出现类似慢性肝炎症状而就诊。由于脂肪肝多伴肥胖,腹壁脂肪较厚,触诊多不满意,较难发现早期肝大体征,须借助于B超检查而确诊。
2.黄疸 15%脂肪肝病者有轻度黄疸,多系阻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多,持续数周,可随肝中脂肪减少而消退。胆囊造影正常。
3.轻度体液潴留 12%患者有轻度体液潴留现象,重症可见下肢水肿或腹水。可能与腹部脂肪蓄积,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肝功能失调有关。当肝中脂肪减少时,体液潴留可纠正。
4.蜘蛛痣及肝门静脉高压 8%病人有蜘蛛痣及肝门静脉高压。这一体征是暂时改变,脂肪肝治愈后,可完全恢复。
5.维生素缺乏症 约有半数以上病例有各种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包括末梢神经炎、舌炎、口角炎、角膜干燥症,皮肤过度角化及皮下瘀斑等。
(三)常见并发症
1.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脂肪肝最为主要的并发症,也可以说是直接致病原因。尤其是高三酰甘油或伴高胆固醇血症者最为常见。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不适等症状。
2.高黏血症 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成分含量升高,各种纤维因子浓度过高,从而血液黏度升高。其主要表现有肢体麻木、头晕胸闷,易并发动脉、静脉血栓等病症。
3.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因为长期脂肪肝失于治疗,且各种致病因子持久或反复作用于肝脏组织,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和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其结果扰乱了肝组织的正常结构,导致肝脏形体异常、质地变硬。临床表现以肝功能不断衰退和肝门静脉高压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消化不良、疲乏、出血、色素沉着、腹水、精神症状等。实验诊断可见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甚至表现出凝血机制异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