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原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原因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如上述病情继续恶化,呼吸窘迫和发绀继续加重。

(一)概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

(二)病因

在许多情况下,创伤者可发生呼吸损害。多发性肋骨骨折、肺挫伤、肺破裂、血胸和气胸等造成胸廓及胸腔内的直接损伤是常见的原因。头部创伤后意识昏迷者,由于血液和胃内容物的误吸或神经源性反射性肺水肿,引起呼吸损害也不少见;近年来,对非胸廓的创伤者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越来越被注意:如大量输血及输液过多,骨折后的脂肪栓塞,以及创伤后感染,都是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熟知原因。

(三)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肺损伤的特征性标志是肺泡-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肺泡和间质中积有富含蛋白的水肿液、肺微血管内皮和肺上皮损伤与中性粒细胞有重要关系。中性粒细胞活化、黏附、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氧自由基和蛋白溶解酶,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液体和蛋白通过毛细血管-肺泡屏障而形成肺水肿。

(四)临床表现

除与有关相应的发病征象外,当肺刚受损的数小时内,患者可无呼吸系统症状。随后呼吸频率加快,气促逐渐加重,肺部体征无异常发现,或可听到吸气时细小湿啰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呼吸窘迫,感胸部紧束,吸气费力、发绀,常伴有烦躁、焦虑不安,两肺广泛间质浸润,可伴奇静脉扩张,胸膜反应或有少量积液。呼吸窘迫不能用通常的氧疗使之改善。如上述病情继续恶化,呼吸窘迫和发绀继续加重。呼吸肌疲劳导致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产生混和性酸中毒。心脏停搏。部分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

(五)诊断

理想的ARDS诊断标准应该包含特征性病理学改变依据,目前医生应做的是详细询问病史,明确原发疾病,注意呼吸改变,及时行胸部X线片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仍是及早发现ALI/ARDS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当动态监测到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有进行性下降趋势时,一定要警惕ALI/ARDS的发生,消极等待病情完全符合诊断标准才予以治疗,则可能贻误时机,导致病情难以逆转。

(六)治疗

ARDS治疗的关键在于原发病及其病因,如处理好创伤,尽早找到感染灶,针对病菌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制止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肺的损伤;更紧迫的是要及时纠正患者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基础疾病的宝贵时间。目前仍有不少学者在救治中使用激素,但最近的国外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大剂量激素无论是对ARDS的预防还是早、晚期的治疗都没有作用,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激素预防和治疗本病。

(七)预防

对高危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加强监护,一但发现呼吸频速,PaO2降低等肺损伤表现,在治疗原发疾病时,应早期给予呼吸支持和其他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防止ARDS进一步发展和重要脏器损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