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临床表现
1.关节症状
(1)晨僵:关节的第一个症状,常在关节疼痛前出现,关节僵硬开始活动时疼痛不适,关节活动增多则晨僵减轻或消失,关节晨僵早晨明显,午后减轻。
(2)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3)畸形:后期病例一般均出现掌指关节屈曲及尺偏畸形;如发生在足趾,则呈现爪状趾畸形外观。
2.关节外表现 是类风湿关节炎全身表现的一部分或是其并发症,本病的关节病变可以致残,但不会致死,而关节外表现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1)类风湿结节:见于15%~20%的患者,多见于前臂常受压的伸侧面,如尺侧及鹰嘴处,在皮下摸到软性无定形活动小结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结,血清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者皮下类风湿结节更常见。
(2)类风湿性血管炎:类风湿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除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外,全身其他处均可发生血管炎,表现为远端血管炎,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心包炎,内脏动脉炎如心、肺、肠道、脾、胰、肾、淋巴结及睾丸等。
(3)肾损害、消化道损害、类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受累,心肌,瓣膜环或主动脉根部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或者心肌,心内膜及瓣环淋巴细胞浸润或纤维化等。
(4)类风湿性肺病:慢性纤维性肺炎较常见,肺小血管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
(5)眼部表现:葡萄膜炎是幼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病变,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常引起角膜炎。
(6)Felty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常引起脾增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抗核抗体阳性。
(7)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导致腺体破坏和分泌减少或缺乏,临床表现以眼和口腔黏膜为主的干燥症群。
(二)病因
本病病因可能也非单一,因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可有不同亚型,表现为病程、轻重、预后、结局都会有差异。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研究迄今尚无定论,MHC-B抗原以及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都被深入研究过,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三)军事应激因素与本病的关系
1.军事训练经常会在任何环境下进行,有时更会特意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比如寒冷、潮湿。有资料表明,90%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因而有“气象关节”之称。在每年春季的春分和秋季的秋分前后,或2月和8月发病、加重或恶化。阴天、下雨、寒冷、潮湿等气候条件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
2.军事训练中创伤后自身免疫力低下及特殊的群体居住环境,容易发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并且易传播;各种感染亦可诱发或加重类风湿关节炎,日前认为一些感染因素(可能有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影响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
3.军事训练是高强度训练,经常会发生关节损伤、跌伤和骨折等创伤,这些应激因素也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诱因。
(四)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目前大多应用美国1987年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提出的新RA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关节肿对称性;⑤皮下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⑦手X线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及脱钙。以上7条中满足分类标准中4条或者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条件1~4必须持续至少6周。
2.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受累关节:1个中到大的关节(0分);2~10中大关节(1分);1~3小关节(2分);4~10小关节(3分);超过10个小关节(5分)。②血清学:类风湿因子(RF)和CCP抗体均阴性(0分);两个测试至少有之一是低滴度阳性。低滴度定义为超过正常上限,但不高于3倍正常值上限(2分);至少有一个试验高滴度阳性,如滴度超过3倍正常上限(3分)。③滑膜炎持续时间:少于6周(0分);6周或更长的时间(1分)。④急性期反应物CRP和ESR均正常(0分);CRP或ESR异常(1分)。在每区内,取患者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患者如果按上列标准评分6分或以上,明确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五)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RA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应强调早起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强调患者教育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药物治疗
(1)NSAIDs(非甾体抗感染药简称抗感染药):非甾体抗感染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感染、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和肿胀的作用,可以减少关节肿胀及疼痛,但不能改变病程,不应单独使用。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肝肾损害等。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选择不同种类的非甾体抗感染药物。
(2)DMARDs(即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该类药物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要1~6个月。该类药物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常用的有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抗疟药、雷公藤、白芍总苷等。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其治疗原则是小剂量、疗程短。
(4)生物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RA的生物制剂包括了抗CD4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1抑制药及TNF-α抑制药。抗CD4单克隆抗体文献报道在欧、美等采用抗CD4单抗治疗RA已达200多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白细胞介素-1抑制药对难治性RA和早期RA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但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TNF-α抑制药一种为嵌合抗体:利普单抗,另一种为可溶性TNF2α受体:依那西普,TNF-α抑制药至今尚无公认的严重不良反应。依那西普成人推荐剂量为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或50mg,皮下注射,每周1次。
3.免疫净化疗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免疫净化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净化疗法是利用离心分离、膜分离或吸附分离等技术去除血循环中异常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等病理成分,或去除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免疫净化疗法可安全迅速有效去除致病成分,对快速地缓解病情进展,提高药物疗效能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和辅助作用。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将免疫吸附作为RA的治疗方法之一。
4.外科手术治疗 RA患者经过内科积极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不能根治本病,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
(六)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
RA患者的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迁延,类风湿关节炎头2~3年的致残率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达70%。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使8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
(七)类风湿关节炎的注意事项
1.急性活动性类风湿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通过治疗急性炎症消失后,要进行适应身体情况的锻炼。如在活动后关节疼痛加重,说明活动已过度,应作适当调整。活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次数由少到多。通过活动达到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维持关节活动、改善关节功能以及避免出现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的目的。锻炼时因人而宜,切勿超过自己的耐受力,适可而止,活动量应逐步增加,循序渐进。
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再加上一些抗风湿药可能对消化道产生不良刺激,会引起食欲缺乏,导致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蛋白吸收不足,出现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困此患者在饮食中有必要补充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出现贫血可以食用大枣、动物肝脏、瘦肉等。对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除了增加蛋白之外,还应增加维生素D和钙。急性活动期如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时,辛辣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均不应多食,久病胃肠不适者,如有水肿或血压高并发症时,还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所谓类风湿患者的忌口问题,不要太严格,如果吃了某种食品引起关节明显肿痛的话,那该患者就不要吃这种食品,其他还是以营养为重。
3.类风湿关节炎大约有90%的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在阴天、下雨、刮风或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时,关节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可加重。有些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季节有关,因此要重视气候、季节对疾病的影响,做到四时而调寒温,预防为主,注意避寒、保暖。夏天要慎用空调,空调温度不能开得太低,吹电扇风要柔和,以防加重病情;冬季清晨起床时要注意保温,可以做些暖身运动。
4.患者要减轻精神负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治疗类风湿的药大多起效缓慢,通常需1~2个月方可见效,所以患者切记不可性急。当今还没有发现哪种特效药能够几天就控制类风湿。尤其是急性活动期患者,病情一时不能控制,情绪切忌急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