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硬化病(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生的原因是心肌内出现了片状纤维化病变,肺动脉高压可加重右心室的负荷,引起肺源性心脏病。SSc一般是慢性病程,预后与确诊的时间密切相关,出现内脏并发症影响预后。

系统性硬化病是一种以小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皮肤、内脏纤维化,免疫系统活化等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属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硬皮病的一个亚类,它不仅侵犯皮肤、关节肌肉,还侵犯包括肺、肾、心脏、胃肠道等在内的内脏器官。硬皮病患者90%有明显雷诺现象(遇冷或凉水后双手双足末端苍白或发绀现象)雷诺现象与低温环境有一定关系,与正常人比,硬皮病患者在低温环境下经温度调节流向皮肤血流的反应过度。同样在环境转暖时,解除血管收缩,恢复局部血流的反应亦延迟。

(一)临床表现

1.雷诺现象 常常是系统性硬化症的首发症状,可先于皮肤病变几个月或几年出现。表现为手指末端(足趾末端)在遇冷、情绪激动(紧张)后出现皮肤发白、发绀,再变红的变化。有时可伴有手指麻木感、肿胀、僵硬和疼痛。发病早期主要是由于局部小血管痉挛所致,随病情的进展,组织缺血加重,可以出现指端溃疡、瘢痕、末节指骨坏死及指骨的坏死、吸收、变短。

2.皮肤改变 皮肤硬化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即肿胀期(水肿期)、浸润期和萎缩期,病变为对称性、逐渐发展。

(1)肿胀期:是系统性硬化症的早期改变,手指呈腊肠样,手背肿胀明显,皮纹消失。有时可发生于前臂皮肤。

(2)浸润期:皮肤厚而硬,失去弹性,紧贴于皮下组织,不能提起。除手指、手背、四肢、躯干出现上述皮肤损伤外,面部皮肤病变可出现面具样改变,面容呆板、皮肤皱折消失,口唇变薄、鼻端变小、鼻翼萎缩变软、张口困难。

(3)萎缩期:经水肿期、浸润期5~10年可以进入萎缩期,这时皮肤发紧已不明显,可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变软,外表光滑,可伴有色素沉着或减退。在手关节周围的皮肤容易出现溃疡,可并发皮下软组织的钙化。

3.关节、肌肉病变 关节周围的肌腱、筋膜及皮肤的纤维化改变可使多数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常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纤维化严重者可造成关节变形,呈屈曲挛缩状,关节周围皮肤可伴发慢性溃疡,主要发生于指间关节,偶有大关节也可发生。皮肤严重受损者常有肌无力、肌肉废用性萎缩,可伴有肌痛。约30%患者出现肌炎的表现,有肌酶谱的增高,肌电图可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可显示间质纤维变性,伴有或不伴有炎细胞的浸润。

4.消化道病变 多数患者可出现吞咽干食困难,少数有胸骨后烧灼感、伴反酸,食管造影提示食管蠕动和排空减慢,尤其是食管的中、下段明显,同时管壁张力减低而呈扩张状或僵硬状。十二指肠、结肠均可受累。约20%患者小肠出现蠕动减慢和扩张,导致食物在局部滞留和细菌过度繁殖,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吸收不良等一系列症状,结肠受累则出现憩室、腹胀、便秘和腹泻交替。

5.肺部病变 肺功能的检测中以弥散功能异常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最多见,X线片中常见的病变是非特异性的、对称性肺间质纤维化。其他改变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等。晚期常有气短和活动后呼吸困难,如肺动脉高压严重者,往往会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预后较差。

6.心脏病变 表现为缓慢发展的无症状性心包积液、心肌病变及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发生的原因是心肌内出现了片状纤维化病变,肺动脉高压可加重右心室的负荷,引起肺源性心脏病。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心前区疼痛、双下肢及踝部水肿。少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

7.肾病变 SSc肾病变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有多年皮肤及其他内脏受累而无肾损害的临床现象;有些在病程中出现肾危象,即突然发生严重高血压,急进性肾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常于数周内死于心力衰竭及尿毒症。虽然肾危象初期可无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感疲乏加重,出现气促、严重头痛、视物模糊、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酐正常或增高、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可有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8.其他脏器的损害 约30%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合并有口干、眼干的表现。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等。累及肝可表现为胆汁性肝硬化等,甲状腺受累表现为甲状腺炎。

(二)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系统性硬化症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

1.遗传易感性 本病与遗传的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多数学者认为HLA-DR1、DR3、DR5、QO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本病在女性中发病率高,因此性激素可能对发病有一定的作用。

2.环境因素 目前已经明确某些化学物品和药物可引起硬皮病样皮肤改变。

(三)军事应激因素与本病的关系

军事训练时秋冬季节等寒冷环境条件恶劣也不会停止训练,与正常人比,硬皮病患者在低温环境下经温度调节流向皮肤血流的反应过度;同样在环境转暖时,解除血管收缩,恢复局部血流的反应亦延迟。军事训练时使用到一些特殊化学药物或物品亦有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四)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8年诊断标准如下。

1.主要标准 掌指关节近端的硬皮变化,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全身及驱干。

2.次要标准 ①手指硬皮病: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②手指尖有凹陷性瘢痕和指垫消失;③双肺基底纤维化。

凡是1项主要标准或2项次要标准可诊断,其他有助于诊断的表现:雷诺现象,多发性关节炎或关节痛,食管蠕动异常,皮肤病理学胶原纤维肿胀和纤维化,免疫检查ANA,抗Scl-70抗体、和着丝点抗体(ACA)阳性。CREST综合征,具体其中5条症状的3条,或3条以上加着丝点抗体阳性可诊断。

(五)系统性硬化症的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皮肤受累范围和病变程度为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而重要脏器累及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决定它的预后。早期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新的皮肤和脏器受累,而晚期的目的在于改善已有的症状。

1.糖皮质激素 总的说来糖皮质激素对本症效果不显著,通常对炎性肌病、间质性肺部疾患的炎症期有一定疗效;在早期水肿期,对关节痛、肌痛亦有疗效。剂量为泼尼松30~40mg/d,连用数周,渐减至维持量10~15mg/d。对晚期特别有氮质血症患者,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肾血管闭塞性改变,故禁用。

2.免疫抑制药 常用的有青霉胺、环磷酰胺、环孢素A、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有报道对皮肤、关节或肾病变可能有效,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青霉胺因能干扰胶原的合成而广泛应用于治疗SSc,其疗效与患者的病程、所用的剂量和疗程有关。甲氨蝶呤可能对改善早期皮肤的硬化有效,而对其他脏器受累无效。其他药物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松弛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皮肤硬化可能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六)系统性硬化症的预后

SSc一般是慢性病程,预后与确诊的时间密切相关,出现内脏并发症影响预后。SSc病变仅限于皮肤,没有内脏受累的预后较好。

(七)系统性硬化症的预防

1.预防硬皮病要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加强身体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应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保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在心理上要正视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并不是患了“不治之症”,不要消极、悲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不可丧失信心,放弃治疗。

2.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受寒。特别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剧烈,当进行室外训练及军事任务时应及时增添保暖衣物及设施;尤其是有雷诺现象患者,更应注意保温,避免冷刺激。

3.硬皮病会使皮肤失去弹性,一块块硬如纸板,因此,一定要注意防护皮肤外伤及感染,防止不要接触有刺激性的东西,必要的时候,可以戴手套或用纱布包扎一下再去触碰。注意保护受损皮肤,即使较小的外伤,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硬皮病首先要控制感染,处理慢性病灶,患者平时应该经常使用凡士林、抗生素软膏、尿素脂等避免或者减轻皮肤干燥硬化及指(趾)溃疡。

4.在饮食上,要注意增加营养,多吃一些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忌用冷饮冷食,避免辛辣过烫的食物,禁止吸烟喝酒,以免引起皮肤的恶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食管是常见的受累部位,硬皮病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少食多餐,以细软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进食后不要立即平卧,以免食物反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