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事心理应激障碍的干预 因为军事行动及军事应激集群、突发、应激反应普遍相似的特点,惯常的心理干预方式如心理宣教、测评、个体或团体咨询,以及心理行为训练的方法已不适于应对军事应激反应。但由于军事任务紧急,往往难以预留充足的时间开展心理服务活动。宣教活动虽然可以集中开展,但因其理论化成分多而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测评需要借助仪器设备,又很难立刻给予大批结果;个体咨询针对性强,但过于耗费人力,效率不足。团体咨询应该很有效,但目前我军开展的团体咨询规模不大,一般是一名心理医生带领几十人参加,仍不能满足大批官兵心理保障的需要。心理行为训练虽然有效,但需心理专业人员指导、操作比较费时并且在军事作业特殊环境下难以实施,难以达到快速起效的目标。以下是军事心理应激障碍干预技术新的研究进展。
科研工作者以应激与应对理论、情绪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团体治疗理论以及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等为基础,创建了身心、情绪、认知、团体等模块的心理活动形式,采用理论演绎、示范、体验、分享、理论归纳等步骤进行,利用独创或改进的灵活方式,分别从4~5个不同的方面连续递进式地调整心态。已在奥运安保、国庆阅兵、军事演习、“两实”训练等军事任务前、中开展此项活动。时间为2h,每场参与活动人员数百人,多个心理医生现场指导。据观察,其临床效果较好,基本满足了需求方要求调节所属部队人员心理状态的要求。
鉴于所干预的军事人员数量多(200~800人)、干预的时间短,科研工作者暂将此项干预技术命名为“超大团体快速干预技术”。该项技术是如何作用于面临军事应激的人员,并在短时间内发挥心理调整作用的,将在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中得到证实;该项技术能否推广应用,成为军事应激的快速干预技术,将取决于在军事实践所能起的作用。
对于筛查出存在明显军事心身应激症状的个体,由于军事行动的特殊性质(战争、演习及边远环境)及专业心理人员的匮乏,系统的个体心理干预无法实施。“无时不在、无处不能”的普适心理干预系统恰好可以为出现军事应激状态的个体提供身心功能整合训练。此系统提供的训练方法简便易学、训练后的生理信号及心理测评结果可被实时、随地地反馈回该系统。
上述研究的开展,将创新一种实用、高效、集约化的应对多种军事应激的关键干预技术及预警模式,将打开军事应激生理信号采集和分析技术缺乏、应对军事应激的需求大、军事作业环境特殊而致常规个体干预方法难以实施的瓶颈。这对提高心理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提升军队心理服务保障水平,甚至增进未来战争中心理防御方式起到重要作用。在平、战时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最优和最大发挥军事人员个人心理潜能及军事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2.军事应激障碍的应对
(1)培养良好的战斗士气:士气被认为是能够防止应激障碍出现的重要因素。士气由很多因素构成,通常最重要的是团体凝聚力、对领导者的信心、对武器装备及其操作水平的信心及对任务合法性的看法。良好的士气可增加官兵的归属感,加强团体凝聚力。
(2)强化应激耐受训练:军事心理学试验表明,相同的危险刺激重复2~3次,可以大幅减轻军人的恐慌心理。模拟多样化军事行动的环境、条件,使受训人员体验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可增强其对各种军事行动的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提高生理和心理阈限。西方军队将应激耐受训练称为应激暴露训练(stress exposure training,SET)。
应激耐受训练中穿插向战士们传授以下几种实用调控方法。
①注意力转移法:通过对官兵注意力的转移,克服其由于注意力过度集中而产生的过度紧张。注意力转移的具体办法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活动,适当进行一些幽默转移。
②意义寻觅法:通过增强官兵的信心,抑制和克服负性心理应激反应。必须重视对官兵进行信心激励,应把增加胜利信心作为稳定部队、激励士气的主要措施。
③暗示诱导法:心理问题常伴随情绪反应,情绪反应长生于主体认识,通过改变主体认识来调控情绪反应和行为。自我暗示就是通过自我安慰、自我解释、自我约束向自己发出某种指令,从而排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冲突,控制自己的行动。
④疏导宣泄法:是指通过从事有趣的活动,以达到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随时把握活动中出现的有利时机、信息去发现问题,改变错误认识,调适不良情绪,纠正不适应行为,提高官兵的自信心。
⑤身心放松法:身心放松法是缓解和消除紧张、烦闷、焦虑、恐怖等情绪失调及头痛、失眠等生理状态的一种有效办法。其方法有肌肉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
(3)加强心理应激障碍管理:外军研究认为,预防和控制军事急性心理应激障碍需要医务人员、参战人员和社会福利人员共同参与。医务人员除了平时普及军事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知识外,战时要实施心理救治,并遵循已被公认的“及时、就近、期望”三原则。我们国内军人应激障碍的管理也需要多方面人士共同参与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