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复医学概述

康复医学概述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疾病和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使其尽可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应用的医学与技术,称为康复医学。鉴于康复医学对人类保健的重要性及其显著特点,可以认为,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医学3大组成部分之一。全面康复是康复医学区别于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强弱与否是发病与康复的内在根据。

1.什么叫康复医学 康复(rehabilitation)原意即“恢复”“恢复到原来正常或良好的状态”。针对疾病和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使其尽可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应用的医学与技术,称为康复医学。换言之,康复医学是一门对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进行康复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上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与劳动能力,重返社会与家庭。

现代康复医学在概念上与体系上对一切传统的医学是一个革新。康复医学主要面对伤残者、慢性病者与疾病恢复期患者,强调功能上尤其是整体功能的恢复,旨在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精神上与心理上得到康复。其着眼点不仅仅在于保存伤、病、残者的生命,而要尽可能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与家庭。康复医学内容日趋丰富,它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各科,涉及物理学、运动学、工程学、心理学、护理学、老年学、社会学与建筑学等多学科。其治疗手段不仅依靠药物与手术,而更加注重理疗、体疗、工疗及心理治疗,提倡自身功能训练。鉴于康复医学对人类保健的重要性及其显著特点,可以认为,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医学3大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康复医学又被称为“第三医学”。

2.康复原则 必须贯彻3项基本原则。

(1)强调功能训练:康复医疗并不排斥药物与手术,但更强调非药物的自身功能训练。为保存、恢复和发展身体的运动、感知、生活及职业等方面的能力,则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功能训练。对功能缺陷残疾者的康复,实际上就是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训练。

(2)注重整体康复:康复的对象不仅仅是病损的功能障碍的肢体或器官,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人,使其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与社交上获得全面的康复。全面康复是康复医学区别于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3)目的在于回归社会:人是社会的人,而不应是孤立的人,伤残者可能暂时离开社会生活主流。康复的主要目的是致力于改善或恢复病残者功能,并对生活和工作环境作必要的改变,使之适应社会环境并重新加入社会生活主流,参加工作或劳动,组织家庭,享受健康人所享受的一切。

3.主要手段

(1)临床康复:应用药物、手术和护理手段,以减轻患者的症状,预防合并症和促进功能恢复。

(2)物理治疗:包括水疗、光疗、电疗、热疗、磁疗、蜡疗、超声波、离子导入等方法。

(3)医疗体育:包括运动、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4)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训练,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动作如编织、泥塑等。通过作业训练,使患者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有人将作业疗法归于医疗体育项内。

(5)心理康复:对残疾者及慢性患者进行心理学检查,提供心理咨询及治疗。

(6)营养治疗:拟定合理的膳食和营养食谱。

(7)文娱治疗和音乐疗法:合称“娱乐疗法”。

(8)康复工程:用电子的、机械的或自动化的器具以恢复或代替人体运动或感觉功能,如轮椅等。

(9)疗养康复:以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相结合。

另外,中医学的推拿或按摩、针灸等也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

4.基本观点 中医康复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历代养生、预防和临床各科之中,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多彩的康复方法和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具有很高的发掘、研究和应用价值。在中医学里,康复的含义通常用“平复”“复旧”“复原”“康健”“康宁”“再造”等词汇加以表述。明代龚廷贤著的《万病回春·后序》也明确提到过“康复”一词。在我国历史上,以康复事业与社会福利事业结合为特点,兴办兼此两种功能的康复机构,一直延续未已。早在春秋时期,齐相管仲率先倡导:“凡国都皆有养疾,聋盲喑哑跛躄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已,此之谓‘养疾’。”两汉魏晋时期所设“疾馆”“老残疾馆”,南北朝所设专“坊”,隋唐明清时期普遍设立的“养病房”“养济院”等,都是具有康复性质的机构。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是指中医分析、认识和处理人体康复过程的基本出发点。它大约包括以下4项:一是从整体出发。即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和人的形神一体观。二是从辨证出发。证,即证候,是人体在自然诸因素、社会诸因素和人体自身诸因素互相影响下,具有时相性特征的综合反应。辨别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三是从正气立论。正气,指人体抗御邪气侵袭,修复病理损伤,适应生活环境,以及调节、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与能力的总称。其强弱与否是发病与康复的内在根据。从正气立论,就是着重调动人体自身功能,达到康复的目的。四是杂合以治。即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适应康复医学的特点。综合治疗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基于上述观点,中医康复学认为,康复的价值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存在于社会之中、存在于人体自身。故其方法多取材于自然,取材于社会,求助于人体自身。

5.主要内容 中医康复方法,古称“将息法”“善后法”“调摄法”或调理、调治、调养等均属同义。其内容非常丰富,颇具特色,除众所周知的药物、针灸、气功、推拿、食疗以及药物外治的熏、洗、蒸、熨、浴、敷、贴、搽等疗法外,还有属于传统理疗范围的热疗、冷疗、光疗、声疗、泥疗、沙疗、石疗、磁疗、火疗、水疗、香气疗、色彩疗等;有属于心理、情志疗法范围的,如传统文娱疗法、传统音乐疗法,以及语言疗法、行为疗法等;有属于作业疗法范围的,如弹琴、书写、绘画、编织等;有属于体育疗法范围的,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武术、各种传统康复操等;还有许多“自然疗法”,如泉水疗法、香花疗法、森林疗法、高山疗法、空气疗法、日光疗法、时序疗法、岩洞疗法等。这些疗法大多可以沿用古法使用,有的加以改进及提高后即可使用。

中医康复方法虽然多种多样,究其共同特点多是利用人体生命活动中原本需要的物质,如空气、阳光、饮食、水等;或不可缺少因素,如运动、安静、文娱、冷、热等;或已经适应的信息,如语言、声音、音乐、行为等。总之,利用人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中的一切正常因素,以调动人体自身疗能为主而起到康复作用。所以,中医康复疗法具有对人体无伤害、无痛苦、能防、能治、能养、简便易行等优点。中医康复侧重功能方面,但在应用矫形学、假肢学,以及其他人工装置等康复工程技术,矫治或补偿形体残缺方面,则是中医学之不足。

6.康复标准 根据康复的程度,病残者最终结果可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及低水平(也称为高标准、中等标准、低标准)。

(1)高水平:身心功能获得显著恢复,能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或虽然有明显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但可经常得到人力或辅助器帮助,残疾与健康状况稳定,不影响重返社会,如年轻人能坚持学习,不断进步,成年人有合适的工作而且自觉满意,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与专长为社会服务;自己能正确对待残疾,有机会、有条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享有与社会普通人同等的待遇和权利,受到社会和家庭应有的尊重。

(2)中等水平:身心功能获得显著改善,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但难以坚持学习,无工作或虽有工作但很不如意,或个人有自卑、自暴自弃心理,或仍遭到社会与家庭歧视,未能与社会结合。有孤独、隔离、不幸或被遗弃感。

(3)低水平:身心功能有某些改善,但未能走出家门、重返社会,如青少年未能上学、成年人未能就业,个人自愿与社会隔离。

综前所述,康复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是否重返社会。自身功能状况是康复的基础,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一个能行走的残疾者可能只达到低水平康复;而一个坐轮椅者可达高水平康复。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康复程度的评价。还有另外一种形式,详见“附录C”。

7.康复特点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康复治疗是首选治疗。无论早期或晚期患者,运动疗法结合物理疗法都是综合治疗措施中的核心治疗手段。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有以下特点。

(1)对康复有利的因素:①患者的智能健全,能对康复的重要性充分理解;②神经系统功能一般正常,除末期病例外,手指等关节炎好发部位仍大多能保持细巧动作;③关节痛用消炎、镇痛药有良效;④在各种人工脏器中,以人工关节最可靠、最实用。

(2)对康复不利的因素:①本病属全身消耗性疾病,部分患者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运动锻炼;②怕痛而不愿积极坚持锻炼;③积极运动锻炼引起的疼痛,往往妨碍患者安静休息;④本病不仅侵犯关节,少数患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

医师、患者及其家属应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在康复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并积极调动和发扬有利于康复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