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卵巢疾病的物理疗法

卵巢疾病的物理疗法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时,物理因子是有效刺激物,通过骨盆部和乳腺皮肤及阴道黏膜可以反射性的作用到内生殖器,通过内分泌系统方面的改变,可促使引起小骨盆腔的组织和器官显著的功能性变化。即通过刺激神经节段的物理治疗方法,调整垂体卵巢的功能,以及增强盆腔肌张力,使血管收缩,减少或停止出血。并以同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时,物理因子是有效刺激物,通过骨盆部和乳腺皮肤及阴道黏膜可以反射性的作用到内生殖器,通过内分泌系统方面的改变,可促使引起小骨盆腔的组织和器官显著的功能性变化。物理因子局部地或全身性地作用后可直接地或续发地引起性器官功能及形态学的改变。性器官的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不仅取决于每一次物理因子的作用剂量,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多次小剂量作用可有蓄积作用。此外某些物理因子对病变的组织和器官也有直接的影响,即物理疗法具有直接作用病灶的功用,如高频透热、泥疗、激光、红外线等,特别在采用阴道内疗法时,能直接作用到盆腔深部组织,从而改变这些器官和组织的病理过程。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

【理疗目的】 本病是卵巢及神经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其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主要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逐步纠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失调,使月经趋于正常。多采用神经反射疗法。即通过刺激神经节段的物理治疗方法,调整垂体卵巢的功能,以及增强盆腔肌张力,使血管收缩,减少或停止出血。

【理疗方法】

1.乳房部直流电疗法 用两个特殊的乳房电极,一极置于两侧乳房处接阳极,另一极置于背部第2胸椎至第2腰椎处,接阴极;或钙离子直流电导入:于双乳房接阳极,另一极置肩胛间,电流量8~12m A/cm2,20min,1/d,10~15次为1个疗程,在出血停止后再治疗2次或3次。

本法适用于15岁以上患者作为症状性治疗,治疗后绝大部分病人有效,除异常的出血停止外,尚有经期缩短,流血量减少和周期恢复正常等效果。其中尤以出血量减少和经期缩短效果显著。本法对其他原因(产后子宫复位不全、人工流产或扎管后月经过多等)引起的子宫出血也有疗效。

2.反射疗法 作用部位第2胸椎至第2腰椎脊髓节段或短裤区,可反射性地影响性腺功能,导致子宫出血停止或减少,作用迅速,但不一定持久。

(1)紫外线疗法:采用双乳区照射法,照射时遮盖乳头,2~3MED,1/d,10次为1个疗程。或照射第4~5胸椎脊髓节段,从3~4MED开始,每次增加1MED,1/d,10次为1个疗程。

(2)红外线疗法:双乳房照射(乳头遮盖),温热量,每次20min,1/d,10次为1个疗程。

(3)泥疗法:乳房部,泥敷法45~50℃,10~15min,1/d,共10~15次。

(4)超短波疗法:电极置于乳房与背部对置法,无热量或微热量,1/d,每次15~20min,10次为1个疗程。

以上各项治疗以较弱的刺激强度、较短的作用时间为佳。

3.颈交感神经节的直流电普鲁卡因离子导入 适于青春期子宫出血:3cm×6cm电极两个以5%普鲁卡因浸湿置颈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接阳极,另一极80cm2置颈后上颈段接阴极,电量3~5m A,作用15~30min,2~4/d,每次间隔1~1.5h,10~12次为1个疗程。

4.短波治疗 通过作用于肝脾区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有一定止血作用。可用短波电缆或电缆盘,微热量,15~20min,隔日1次,共15~20次。

5.激光疗法

(1)二氧化碳激光:输出功率30W,散焦照射乳房部,以有明显温热感为宜,每侧5min,1/d,共3~6次。月经来潮第2~3天开始,一般治疗2~4次即可止血,出血停止后再照2次。并以同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2)He-Ne激光:用He-Ne激光通过阴道镜照射宫颈两旁感受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输出功率20W,散焦照射1min,1/d,6~10次。

二、卵巢原因所致的闭经

【理疗目的】 对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的异常闭经,通过物理治疗调整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盆腔器官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促使卵巢内分泌功能正常及性器官发育的正常化。

【理疗方法】

1.卵巢功能障碍所致原发性闭经

(1)颈面部直流电疗法:用两个面积各为150~180cm2的U形电极,一极置颈面部右侧,另一极置左侧同—位置。电极的极性每治疗1次改换1次;开始电量2m A,隔次加1m A,至7m A为止;开始作用时间8min,每次加1min,至15min为止;1/d,15~20次为1个疗程。

(2)领区直流电疗法:领区接阳极,腰骶部接阴极,电流量2~16m A,1/d,15次。

(3)鼻黏膜直流电疗法:鼻腔内接阳极,枕部接阴极。电流量0.5~2m A,5~15min,1/d,20次。

(4)紫外线疗法:弱红斑量紫外线(3~4MED)交替照射腰骶部(第10胸椎至第2骶椎)和下腹部,每次加1MED,至6~7 MED止,每日1区,每区4次。

2.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所致继发性闭经

(1)超短波疗法:采用额-枕对置或双颞部对置,无热或微热量,作用10min,每日或隔日1次,共10次。

(2)子宫颈电刺激疗法:作用极置子宫颈,采用单向方波,频率80Hz,感觉阈或感觉阈上(5~8V),作用10min。在月经周期的第10~14天,1/d,然后隔日1次,共10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三、围绝经期综合征

【理疗目的】 通过节段反射、全身和相应区域物理治疗,反射性地影响中枢神经,促进自主神经功能恢复,加快机体适应过程,缓解症状。

【理疗方法】

1.以高级神经中枢功能障碍为主,伴有自主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者的围绝经期综合征适宜采用如下方法。

(1)头部阳极直流电疗法:阳极5cm×6cm置前额,阴极10cm×10cm置枕部,1/d,5~20次。可进行2~3个疗程,疗程间隔1~2个月。

(2)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频率100Hz,额枕法对置,刺激强度感觉阈上,15~30min,1/d,20次。

(3)磁场疗法;病人躺在磁椅上,用弱场强,每次20min,1/d,20次为1个疗程。

(4)高电位治疗法:即将人体置于低频交流(50~60Hz)高压(约1万V)电场之中,低频高压电场具有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治疗时患者坐于治疗椅或卧于治疗床,每次40~60min,1/d,20次为1个疗程。

(5)高压静电全身疗法:头顶帽状极接阴极,距离头顶10~15cm,足踏板状极接阳极,电压3万至4万V,每次15mm,1/d,15次为1个疗程。此法现已较少用。

2.以自主神经-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适宜采用如下方法。

(1)短裤泥疗;方法将46~52℃的治疗泥做成裤泥型,然后包裹15~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

(2)颈面部直流电疗法:详见本节有关部分。

(3)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用2%~10%溴化钠溶液采用额枕法导入,或2%氯化钙溶液颈交感神经节导入法。

(4)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应用频率4~10Hz,兴奋交感神经;20~40Hz,兴奋迷走神经;100~250 Hz,则抑制交感神经。根据症状选择不同频率进行局部治疗。

(5)领区氨茶碱离子导入:用600~1000cm2领式电极浸以2%氨茶碱接阳极,另极400~600cm2置腰骶部。剂量自6m A,6min开始,每2次加2m A,2min,至16m A,16min止。每日或隔日1次,20~30次为1个疗程。

3.以骨质疏松伴有关节疼痛者的围绝经期综合征适宜采用如下方法。

(1)紫外线疗法:紫外线照射可促使皮肤7-脱氢胆固醇转换为维生素D3,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以及钙在骨中的沉积。可采用全身照射法,将病人被照射的部位充分暴露在紫外线之下。紫外线照射治疗时,同时补充一些钙剂,对眼睛应做必要的防护。

(2)日光浴疗法:除具有类似紫外线治疗的作用外,其日光中的红外线可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可见光有一定的镇痛、解痉的作用。

(3)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能减轻关节疼痛及增加骨密度。可根据病人的症状,将电磁磁圈放置于腰部或有明显疼痛症状的部位。一般20~30次为1个疗程,每周2~3次,每次30~40min。

四、盆腔炎症性疾病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s,PID)是一种笼统意义上的炎症,多由输卵管卵巢附件炎或脓肿、子宫及其附近的盆腔脏器及盆、腹膜结缔组织炎构成。PID常与EM并存,尤其是与OEM并存。根据炎症发展过程可分急性PID和PID后遗症两种。

【理疗目的】 急性PID控制炎症发展,促使渗出液的吸收消散。PID后遗症则以促进炎症包块的吸收和消散,解除粘连为主。

【理疗方法】

1.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物理治疗能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循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或杀灭致病菌,控制炎症发展,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如下。

(1)微波疗法:亚急性期用圆形或矩形辐射器置于下腹部,距离5~10cm,微热量,功率20~40W,每次10~15min,1/d,10~15次。

(2)脉冲短波疗法:采用两个圆形极、下腹与腰骶对置,作用10min,1/d,10~15次为1个疗程。

(3)超短波疗法:常采用小剂量治疗,取中号或大号电极于下腹、腰骶对置,无热量或微热星,间隙2~3cm,每次15min,1/d,10~15次为1个疗程。本疗法对控制急性炎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转被动瘀血为主动充血,减轻组织水肿。剂量过大往往使渗出增多,红肿加重。

(4)紫外线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可起镇痛、促进炎症局限的作用。方法有两种。

①节段反射照射法:分下腹部和腰骶部(包括第10胸椎至第2腰椎,第2~4骶椎节段)两区,各300~400cm2,4~6MED开始,每日1区,每区4~6次。

②短裤区照射法:分5区照射,第1区由第2腰椎至大腿后上1/3皮肤,病人俯卧;第2及3区照射左侧及右侧髂嵴至大腿上1/3交界处,病人侧卧;第4及第5区照射左、右侧腹股沟至大腿上1/3处,病人侧卧。应用1~2级红斑量,每日照射1区,一般每区照5~6次。若下腹痛较重,首次可用强红斑量。

(5)直流电抗生素导入疗法:根据不同的细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黄连素等。根据药物极性从同极导入,将药垫置于电极下、电流强度0.1~0.2m A/cm2,每次20~30min,1/d,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10次1个疗程。

(6)磁场疗法:亚急性期可采用脉冲磁场10 Hz,强度50%,4个大的环形磁头(磁头环内径200mm,每个磁头环中心磁场强度7m T),或用交变磁场40m T,脉冲磁头环或交变磁头置下腹部痛处,与腰骶部对置10~15min,每日1次,10~15次。

上述物理治疗方法可两种方法配合使用,疗效更佳。

2.慢性后遗症 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抗生素药物)、微波、激光等理疗方法。常同时选用2种或3种物理因子综合应用,目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炎症包块的吸收和消散,并解除粘连。常用方法如下。

(1)PID再次急性发作:除可酌情选用急性期物理治疗方法外,尚可选用以下方法。

①二氧化碳激光疗法:散焦照射,病人取侧卧位,对准长强穴部位,距离80cm。每次照射15min,1/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7d,再进行第2个疗程。适用于顽固性盆腔炎并有硬结包块者。

②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选用敏感抗生素或中药,明确药物极性,治疗时将浸有药液的棉花或纱布置于电极下,同极导入。用正弦调制中频电代替直流电,可提高药物导入的剂量、深度和效果。

③分米波疗法:采用微热量,圆柱形或矩形辐射器作用于下腹部,距离5cm功率20~30~40W,10~15min,15次为1个疗程。亦可用接触法治疗,直径11.5cm的圆柱形辐射器直接置耻骨联合上方,腹股沟区或骶部,微热量,8~10W,10min,1/d。

④短波疗法:可将感应电极置耻骨联合上方,腹股沟区域骶部(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微热量,10~15min,1/d,治疗5次或6次后在没有病理性反应时,改用阴道内治疗:用特殊的圆柱形感应器置入阴道,剂量为微热量或无热量,15min,1/d,共15次。

(2)慢性后遗症炎症局限稳定期:温热疗法能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炎症完全吸收愈合。

①短波疗法:采用电容式电极、阴道电极置入阴道内,另一盘状电极置耻骨联合上方或腰骶部,也可用盘状电极置下腹部或臀部;或用电缆绕小骨盆腔两圈。间距2cm,明显温热感,20~30min,每日或隔日1次,15~30次为1个疗程。

②分米波疗法:采用圆形、长形或凹槽形辐射器置下腹部、腹股沟或骶部、距离5cm,温热量,功率50~100W,15min,1/d,10~15次。

③微波疗法:用圆形辐射器,对准下腹部病灶部位治疗,距离5~10cm,80~100W,每次15min,1/d,12~15次为1个疗程。

④石蜡疗法:可采用蜡饼法、短裤法、阴道内石蜡填塞法。后者是将凝固成块的45~50℃石蜡捏成条状或用浸透石蜡的纱布塞子,缓缓插入阴道。此法可使阴道温度升高0.7~1.7℃。每次30min,1/d,共20~25次。

⑤泥疗:可用短裤法,泥厚5~8cm,泥温40℃-46℃-50℃渐增,每次30min,每日或隔日1次,20~25次。对盆腔粘连、子宫周围慢性炎症效果好。

⑥其他热疗:热沙疗法,热盐疗法、太阳灯、红外线疗法等均可应用。

(3)慢性后遗症炎症伴顽固性疼痛:音频电、调制中频电等治疗有较好的消散粘连阻止结缔组织增生、软化瘢痕以及镇痛,止痒的作用,与温热疗法合用时疗效更好。

①间动电疗法:2个15cm×2cm:电极痛区并置或对置。采用密波2min,疏密波5min,间升波5min。电流强度以患者在电极下有振颤感为宜,作用极性可在治疗过程中变换方向,1/d,12~15次为1个疗程。

②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两个400cm2电极分别置下腹和腰骶部,另100cm2长方形铅板电极置会阴部。电流强度:耐受限,20~30min,1/d,15~2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休息7~10d可继续第2个疗程。亦可用条状电极下腹部并置或腹股沟区斜对置。

③波动电疗法:2个10cm×20cm电极分别置下腹痛区和腰骶部,采用对称双向噪声电流,电流强度至运动阈(电极下有轻度抽搐),20min,1~3/d(间隔2h),共20~30次。

④超声波治疗:一般采用接触法治疗。超声波高频率的机械振动作用对细胞内物质及微小的细胞结构可产生微细按摩,有利于输卵管的炎症吸收与消散。小剂量的超声波对卵巢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促进卵巢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与间动电或中频电联合作用于痛区可加强镇痛效果。

(4)以粘连为主的慢性炎症后遗症:蜡疗、红外线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腹胀腹痛。而音频电、直流电药物导入等治疗具有消散粘连阻止结缔组织增生、缓解疼痛作用,还可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改善消化功能。如输卵管炎症粘连阻塞而致不孕时,可热疗后再选用如下疗法。

①音频电疗法:松解粘连是音频电独特的治疗作用。采用电脑中频、音频电疗机,治疗前必须排空大小便,电极分别置下腹部与腰骶部,电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避免有刺痛,每次20min,1/d,15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治疗3~5个疗程,疗程间歇7~10d。

②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常用药物有10%碘化钾、10%氯化钙、2%~3%硫酸锌、中药液等。方法是作用极300cm2置入下腹部,辅极400cm2置于腰骶部。1/d,每次20min,10~15次为1个疗程,休息5~7d后可继续第2个疗程。

③超声药透疗法:脉冲式、10%碘化钾混入超声接触剂中,下腹部两侧输卵管投影处用0.8~1.2W/cm2,治疗各6~10min,1/d,10~15次为1个疗程。可进行2~3个疗程,疗程间隔2~3周。还可根据炎症部位作用于腰骶部、会阴部、腹股沟或耻骨联合上区。

④超短波电疗法:采用对置法或并置法。并置法:取大小适宜电极,置于下腹部子宫相应区两侧,如病灶在一侧,则在一侧上下并置;对置法:一极置于病灶相应区,另一极置于骶尾部,电流强度以病人较大耐受为宜,每次20min,1/d,15~2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

五、恶性肿瘤的物理疗法

【理疗目的】 配合放疗、化疗,以提高治疗肿瘤的疗效,并可酌情减少放疗、化疗的剂量;减轻放疗与化疗的不良反应;减轻或控制癌性疼痛。

【理疗方法】

1.治疗肿瘤的物理方法 过去曾认为恶性肿瘤是物理疗法的禁忌证,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治疗恶性肿瘤的物理疗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可以采用高频电高温治疗、超声聚焦治疗、电化学疗法、激光疗法、光动力学疗法、冷冻疗法、毫米波疗法、磁疗等物理疗法。

(1)加温疗法:是通过各种加热技术和方法,使肿瘤病人体内的肿瘤病灶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以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1985年被美国FDA认证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之后的第五大肿瘤治疗手段。

热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分为三类:局部热疗(包括浅表加热、腔内加热和插植热疗技术)、区域热疗(主要指深部肿瘤的加热及各种热灌注技术)和全身热疗。根据治疗温度的不同,临床上又分为亚高温热疗(39.5~41.5℃)、常规高温热疗(41~45℃)、固化热疗(50~100℃)、气化热疗(>200℃)。

①全身加温疗法:注射致热原、热蜡浴、热水毯、热水服、热太空服、热空气浴、动静脉分流热血灌注等方法均可使患者全身体温升高,治疗时使体温维持于41.5~41.8℃(不超过42℃),持续2~6h(平均4h),每周或每日治疗1次(因治疗方法和患者的反应而异),3~6次为1个疗程。全身加温疗法与化疗或放疗结合用于晚期播散性癌症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的发展。

②局部加温疗法:热水或热药脓腔内灌注、热药液(或热血)区域灌注、红外线热辐射、短波透热、微波透热、超声波治疗等方法均可使患者肿瘤局部(或区域)温度升高。治疗时应使瘤内温度升达42.5℃以上,每次加温30—40—60min,甚至120min,每周1~2次,数次至十数次为1个疗程。局部加温疗法与放疗或化疗相结合可用于实体性肿瘤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也可以配合手术疗法进行术前或术后的治疗。

(2)高强度聚焦超声: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超声治疗的手段,可应用于妇科晚期肿瘤、复发肿瘤的治疗。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聚焦将超声能量集中于一点,瞬间将局部的温度加热到70℃以上,从而使得治疗区域内细胞内的蛋白迅速出现凝固性坏死,此外还通过空化效应和免疫效应起到肿瘤治疗的作用。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及治疗过程中的可监测性的特点,不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见有皮肤损伤。

(3)直流电抗癌药物导入疗法:直流电本身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在直流电极下放置溶肉瘤素、环磷酰胺等抗癌药物进行药物导入,可使药物集中于电极下局部,因而在表浅肿瘤的皮肤表面进行直流电抗癌药物导入疗法没有全身用药时的药物不良反应。

(4)抗癌药物声泳疗法:以环磷酰胺或溶肉瘤素软膏作为声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剂,在表浅肿瘤的皮肤表面进行超声波治疗,使药物透入肿瘤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这种疗法也可以避免全身用药时的不良反应。

(5)激光疗法:大功率高能激光作用于组织后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由光能转化为热能,使组织温度迅速上升。治疗恶性肿瘤时使激光聚焦照射,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可在数秒钟内使肿瘤组织的温度升达数百至1000℃以上,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炭化、气化,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激光聚焦烧灼对组织没有选择性,因此,有时可能会造成正常组织一定的损伤。

(6)光敏疗法:又称光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主要原理是:血卟啉衍生物对恶性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能选择性地被吸收,受到红光照射时,停留在肿瘤组织内的血卟啉衍生物被激活而诱发产生特别活跃的单态氧和自由基所参加的生物氧化反应,继而引起肿瘤细胞膜损伤、线粒体退化自溶、DNA变性、肿瘤组织微血管损坏,而杀伤杀灭癌细胞,是近年来受到人们重视的诊治恶性肿瘤的方法。

(7)磁疗法:磁场能降低肿瘤细胞的耗氧量,而且磁场强度越大对细胞呼吸的抑制作用越强。临床证明磁场还有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磁疗可与放疗、化疗相结合进行。

(8)冷冻疗法:以液氮或二氧化碳等制冷剂对肿瘤组织进行冷冻,可造成肿瘤细胞组织迅速坏死。

2.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患者 可进行穴位的毫米波疗法。

3.中、晚期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 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肿瘤不能完全控制的患者,要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尽量减轻其疼痛的程度。可采用冷敷、热敷、高温、冷冻、经皮电神经刺激、将电极置入椎管内的脊髓电刺激疗法、针灸等物理疗法。

(帅翰林 罗 新)

参考文献

[1]高梁昌,聂怀利,刘培泉.综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5):346-347.

[2]袁璐,江森.物理疗法在妇产科的应用.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12(4):316-317.

[3]王凭,王娟,雷欣,等.紫外线乳腺区双十字点式照射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2):118-119.

[4]马向阳,徐芳.物理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002-1004.

[5]赵彼得,彭楠.国内高温治疗肿瘤的回顾.中华理疗杂志,2001,24(3):182-185.

[6]李梅,王芳,魏万里.肿瘤热疗的研究进展.现代肿瘤医学,2006,14(9):1169-1171.

[7]胡润磊,刘轩,唐劲天,等.肿瘤局部热疗与抗肿瘤免疫.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7):684-687.

[8]王化宁,包国强,赖大年.肿瘤热疗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现代肿瘤医学,2006,14(2):231-233.

中英文名词对照

盆腔感染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s,PID)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of ovary,OEM)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