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后
(1)中度低血糖昏迷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多数仍可恢复,预后尚好。
(2)严重低血糖昏迷,经过时间较长,虽然抢救治疗,但对脑细胞损害严重,难以逆转,留有不良后遗症,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等。
(3)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4)糖尿病1型发生低血糖昏迷病情严重,预后不佳,其病死率在0.4%。
(5)少数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易并发糖尿病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预后不佳。
2.预防 低血糖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由于低血糖症病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预防措施千差万别。
(1)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临床上以药物性低血糖多见,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时,避免加量过快。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按时进餐。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注意Somogyi现象。
对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h,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予注意,以免出现低血糖症。
(2)对怀疑B细胞瘤者,应尽早进行饥饿试验诱发,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浓度,并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对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的病人,说明疾病的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在饮食结构上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较干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非吸收性糖类如果胶)有一定帮助。也可试用小剂量的抗焦虑、镇定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