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脏病理学改变

肾脏病理学改变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这些病变并非仅见于糖尿病肾病,如肾小球表现为弥漫性系膜增生、硬化性病变,同时并发动脉硬化也可见于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若存在弥漫系膜病变和仅见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透明变性,则强烈提示有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多。在人类已有证据提示,血糖控制不良是发生糖尿病肾脏损害和临床蛋白尿的重要原因。病变范围广泛,血管系膜以至整个肾小球基底膜增厚,PAS染色阳性。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增宽、基质增多,K-W结节、球囊滴(透明变性)、纤维蛋白帽(即透明变性和脂质沉着)、毛细血管襻微血管瘤、肾小管肥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与分层,以及出、入球小动脉透明变性及动脉硬化。然而这些病变并非仅见于糖尿病肾病,如肾小球表现为弥漫性系膜增生、硬化性病变,同时并发动脉硬化也可见于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若存在弥漫系膜病变和仅见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透明变性,则强烈提示有糖尿病肾病。渗出性病变(球囊滴和纤维蛋白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生频率较高,但也可见于其他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同样糖尿病所特有的结节性病变(K-W结节),也需与淀粉样变性,轻/重链沉积病、纤维连接蛋白肾小球病,甚至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相鉴别。

在糖尿病早期,肾脏体积增大,用超声波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肾脏体积比正常人大30%左右,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增大。功能性改变主要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比正常人高20%~40%,肾血浆流量和滤过分数也大多增加。在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多。在患病2~5年用电镜观察可见到肾小球毛细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有基底膜基质沉积,出现毛细管襻折叠和融合,毛细血管阻塞。在动物实验证明这些早期改变在糖代谢正常后可防止或逆转。在人类已有证据提示,血糖控制不良是发生糖尿病肾脏损害和临床蛋白尿的重要原因。

在晚期,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不断增厚,出现肾小球透明变,肾小球硬化,一部分残余有功能的肾小球代偿性增大,随着肾单位的不断破坏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Kimmelstiel-Wilsonsyndrome),结节呈圆形、椭圆形或锥形,直径为20~200μm,内含透明物质,PAS染色阳性。结节可累及数个肾小球。有时在某些肾小球可见到多个结节,肾小球塌陷。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程度一般较轻,出现较早,较常见,病程超过10年者,可见于90%以上患者。病变范围广泛,血管系膜以至整个肾小球基底膜增厚,PAS染色阳性。电镜检查可发现血管系膜中有基膜样物质,可以与结节性硬化同时存在,属非特征性改变,亦可见于其他类型肾病。渗出性肾小球硬化有二种表现,一种为囊内小滴,由球蛋白、黏多糖和清蛋白等物质积蓄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外周,形成新月体,同时也可积蓄在球囊内,使囊腔呈纺锤状,毛细血管襻陷闭。另一种为纤维蛋白样帽,发生在肾小球血管襻的外周,染色呈强嗜伊红性,呈半月状或团块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