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性肾炎简称“肾炎”,属中医学“水肿”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来说,急性肾炎多属中医阳水,且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肾炎,多属中医学“阴水”,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易治,慢性难疗。
【病因】 病关三脏(肺、脾、肾),其本在肾。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急性肾炎,多由外部犯肺,肺失宣降所致。日久不愈、三脏必虚,“穷必归肾”,而致慢性肾炎。或先由三脏病变,功能失调而致水湿内停,复感风邪所致。
【症状】 起病较急,水肿始自眼睑,次及头面及全身,多伴寒热、咳喘,或腰痛,尿检有红、白细胞及蛋白,或血压增高,或咽喉肿痛,多属急性肾炎,或全身水肿,腹水膨满,肢冷畏寒,重在脾虚;水肿重在下部,腰酸腿软、动辄气喘,重在肾虚;或周身水肿、腹水明显、胸腹胀满,重在三焦壅滞等。多为慢性肾炎。根据家传经验:“凡水肿,重在上部,主在肺;重在下部,主在肾;周身水肿,重在脾。凡肌肤肿胀处,以手指按之,凹陷处,迅即复起,多为阳水;迟缓而复者,多为阴水。阳水责之肺脾;阴水责之肾脾。总之三脏相干,惟各有侧重而已”。
【足部按摩】
配方一 ①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与阴道;②肝、胃、小肠、胰、腹腔神经丛;③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脾、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生殖腺(睾丸或卵巢)。治法:以轻度手法刺激①组反射区各20次,约10分钟;以轻中等力度手法刺激②组反射区各15~20次,约10分钟;以中等力度手法刺激③组反射区各20~30次,约25分钟;并且再加强刺激①组及肾上腺反射区各10次,约5分钟。在按摩过程中患者可能微有寒冷痛感。每日按摩1次,每日按摩5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附记:用此法治疗慢性肾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症状。坚持长期按摩者,定会有较大的疗效。按摩后患者应以热水浸足,并喝温开水。同时饮食宜低盐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应注意保暖防湿,预防感冒。如伴有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口腔炎、皮肤感染及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配方二 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若伴高血压者配脑垂体、额窦、大脑(头部)、内耳迷路;伴低蛋白血症者配脑垂体、大脑(头部)、小肠、胃。治法:按揉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5~8分钟;揉压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反射区各3分钟;或加按脑垂体、额窦、大脑(头部)、内耳迷路反射区各2~3分钟;或加按脑垂体、大脑(头部)、小肠、胃反射区各2~3分钟。在按摩时患者以有得气感为度。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30~4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慢性肾炎。附记:一般前几次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故须每日坚持按摩。按摩后患者应以热水浸足,并喝温开水。禁忌同上。一般此法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仅可作为辅助疗法。其治应以药物内治为宜。又如患者两脚相交而坐,用两手握住双脚的踝部,尽力拉脚使脚底朝天,然后放松,如此反复做7次,每日2次。对早日康复也是有益的。
【足部药疗】
蓖蒜膏 组成:紫皮独头大蒜1枚(或石蒜3个),蓖麻子70粒。用法:大蒜除衣,蓖麻子去壳,共捣烂如泥状,然后用以敷两足底涌泉穴上,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或12小时后取下),连敷7天。主治:急、慢性肾炎,肾性水肿。附记:一般敷10小时后小便即见增多,连用1周即可见显效。
浴足汤 组成:①麻黄9克,车前草、陈葫芦壳各30克;②怀山药、白术、茯苓皮、大腹皮各30克;③冬瓜皮、西瓜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各30克,玉米须50克。用法:随症选方,加清水1000毫升,煎数沸后,将药液倒入脚盆内,待温浸泡洗双足30分钟。每日1次。主治:急性肾炎(用方①),慢性肾炎(用方②),水肿(用方③)。附记:临床屡用多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