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古称“脓耳”。临床以耳内反复流脓为特征。该病病程缠绵,且常反复发作。尤以儿童为多见。
【病因】 多因泪水、奶水、呕吐物、洗澡水或游泳,使水殃及中耳,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酸性分泌物沿耳咽管进入中耳道等因素,以致耳鼓室发炎所致。
【症状】 化脓性中耳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则耳内呈搏动性跳痛、体温升高、听力减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脓液从外耳道流出,则疼痛减轻;慢性则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而来,患耳反复流脓、听力减退,每遇外感则耳痛加剧。且或伴有全身性症状。
【足部按摩】
配方一 ①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②耳、颈项、肾上腺、小脑及脑干、额窦、三叉神经、甲状旁腺、内耳迷路、胸部淋巴结、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治法:用中度手法刺激①组反射区各3分钟;用中重度手法刺激②组反射区各3~5分钟。按摩时患者以有得气感为度。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5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附记:此法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按摩后患者应以热水浸足,并喝温开水。同时,若耳道渗出脓液应配合外洗或吹耳法治疗。忌食辛辣、鱼腥之品,饮食宜清淡。不可用力擤鼻涕。
配方二 ①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腹腔神经丛;②耳、内耳迷路、大脑(头部)、小脑及脑干、额窦、脾、胃、三叉神经、扁桃体、颈项、甲状腺、上身淋巴结。治法:用中度手法刺激①组反射区各3分钟;用中重度手法刺激②组反射区各3~5分钟。用泻法,手法宜重。按摩时患者以有得气感为度。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5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化脓性中耳炎。附记:屡用有效。按摩后患者应以热水浸足,并喝温开水。同时应配合局部(患耳)用药,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方药可详见《百病中医诸窍疗法》。
【足部药疗】
吴茱萸膏 组成:吴茱萸30克,川牛膝、苍耳子各15克,冰片3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克,以食醋调和成软膏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每次贴敷12~24小时,10次为1个疗程。主治:化脓性中耳炎。附记:此方有消炎通窍、导热下行之功,故用之多效。若配合用吹耳散(自拟方):川黄连30克,硼砂、枯矾各15克,冰片3克,苍耳子9克。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漏气。每取本散少许吹入患耳中,1日吹3次,用治化脓性中耳炎,效佳。
二黄双耳汤 组成:川黄连、虎耳草各15克,苍耳子、大黄各9克。用法:上药加清水500毫升,煎数沸后,将药液倒入脚盆内,先趁热熏患耳,后浴足。每日熏浸1~2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附记:屡用皆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