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操作,必然会发生出血,特别在血流丰富的组织和大血管施行手术,失血量较大,甚至难以控制,因此,减少手术区域及病灶出血,为手术提供便利条件,保障患者安全,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各种方法和药物有意识地使血管扩张,降低手术区血管内压,减少手术出血,称为控制性降压。控制性降压的限度是:①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7kPa(50mm Hg);②平均动脉压超过6.7kPa(50mm Hg),持续时间不超过15~30min;③青年人收缩压降到8~9.3kPa(60~70mm Hg),老年人降到10.7kPa(80mm Hg)为宜。
一、控制性降压方法
目前多采用气管内全麻或硬膜外阻滞下并用血管扩张药或神经节阻滞药的方法。降压需时不长的手术可选用恩氟烷、异氟烷吸入或单次静脉注射三磷腺苷(ATP)。长时间的降压目前多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或樟磺米芬等药物静脉滴注,或增加吸入全麻药浓度可加速血压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对降压药的反应敏感者,先小剂量试探性用药,以防血压骤降而失去控制。
二、护理配合
1.护理观察 控制性降压期间,随着灌注压降低,血流相应减慢,对真性红细胞增多、脱水、血流滞缓或血管内膜损伤患者将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术前应用小剂量(0.5mg/kg)肝素,术中注意输液、补血比例,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2.术后护理 搬动患者要轻慢,各项监测至少持续至患者心血管状态稳定,定期记录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入氧浓度。使用神经节阻滞药降压的患者,术后对镇痛药敏感,会造成呼吸和循环抑制,使用时宜减量。
(马晓军 周 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