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颅脑肿瘤手术

颅脑肿瘤手术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特殊用物 9号长针头、3mm×3mm带编码无菌纸标记片、头架、喉罩、B超探头、皮质脑电图电极片、电刺激探头及连接线以及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一、术中唤醒下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

1.适应证 脑功能区占位性病变,如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血管畸形。

2.麻醉方式 经口喉罩插管全麻,局部浸润麻醉(0.25%丁哌卡因20ml+0.9%氯化钠20ml)。

3.手术体位 侧卧位或根据肿瘤部位采取相应体位。

4.手术切口 根据导航系统定位确定手术切口。

5.特殊用物 9号长针头、3mm×3mm带编码无菌纸标记片、头架、喉罩、B超探头、皮质脑电图电极片、电刺激探头及连接线以及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1)。

表17-2-1 术中唤醒下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续 表)

1.实施术前访视时,告之患者术中唤醒状态下指令性语言的意义、学会辨认特定的看图识物、指导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并进行示范练习
2.术前体位摆放要稳妥,防止术中唤醒时患者躁动造成误伤
3.进行脑功能区定位标记时,无菌纸标记片与电极片序号应有序摆放,避免定位错误
4.术中唤醒时,应调整一定的光线、间接照射于患者面部区,方便麻醉医生拔出喉罩、观察病情、进行对话等活动
5.唤醒状态下切除肿瘤,患者听力感觉正常,此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手术间安静;手术铺巾尽量不要遮挡患者视线,并辅以持续心理支持

(胡 玲)

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癫病灶切除术

1.适应证 难治性癫、继发性癫

2.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3.手术体位 仰卧位(头偏侧)或侧卧位。

4.手术切口 颞侧或癫病灶所在处的相应部位。

5.特殊用物 脑电波监测仪、皮质电极(环氧乙烷灭菌)、软膜下横切口,必要时备手术显微镜。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2)。

表17-2-2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癫病灶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三、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术

1.适应证 各种脑肿瘤,尤其是部位深、肿瘤体积小、重要功能部位或术中发生移位的肿瘤。

2.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3.手术体位 仰卧位、侧卧位或侧俯卧位。

4.手术切口 根据肿瘤所在位置而定。

5.特殊用物 脑外科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仪及其用物(包括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脑科头架、脑深部牵开器电动颅骨站、铣刀。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3)。

表17-2-3 Brain LAB导航仪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李柳英)

四、颅骨肿瘤切除术

1.适应证 骨囊肿、颅骨血管瘤、巨细胞瘤、局限性恶性肿瘤。

2.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3.手术切口 在肿瘤表面头皮上弧形或“S”形切口。

4.手术体位 根据肿瘤部位采取相应的手术体位。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4)。

表17-2-4 颅骨肿瘤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五、小脑幕上脑膜瘤切除术(以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为例)

1.适应证 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小脑幕和颅底部脑膜瘤。

2.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

3.手术切口 根据部位采取相应手术切口。

4.手术体位 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5)。

表17-2-5 小脑幕上脑膜瘤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六、大脑半球内肿瘤切除术

1.适应证 神经胶质瘤。

2.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3.手术切口 双侧额顶部入路,双顶部切口。

4.手术体位 仰卧位,上Mayfield头架。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6)。

表17-2-6 大脑半球内肿瘤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七、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以小脑幕裂孔脑膜瘤切除术为例)

1.适应证 幕上型脑膜瘤。

2.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3.手术切口 顶颞枕切口。

4.手术体位 侧卧位或侧俯卧位。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7)。

表17-2-7 小脑幕裂孔脑膜瘤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小脑幕下肿瘤切除,按范围做一侧或双侧枕下骨窗开颅,沿横突下方1cm处切开硬脑膜,其他步骤与幕上肿瘤相似

八、侧脑室内肿瘤切除术

1.适应证 侧脑室部位的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膜瘤、神经胶质瘤。

2.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3.手术体位 侧卧位,患侧向上,上头架。

4.手术切口 额部切口。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8)。

表17-2-8 侧脑室内肿瘤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张石红)

九、小脑幕下肿瘤切除术

1.适应证 小脑半球和蚓部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及第四脑室肿瘤。

2.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3.手术体位 侧卧位、俯卧位或上Mayfield头架、坐位。

4.手术切口 枕下开颅,正中直切口。

5.特殊用物 颅后窝牵开器、颅后窝咬骨钳、骨蜡、Mayfield自动脑牵开器。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9)。

表17-2-9 小脑幕下肿瘤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宋 烽)

十、脑室镜下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1.适应证 无明显鞍上扩展的Ⅰ~Ⅳ级0、A级肿瘤,尤其是内分泌功能活跃的肿瘤,如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库欣病及其他鞍内型垂体肿瘤;有明显向蝶窦侵袭的Ⅲ、Ⅳ级肿瘤,无视力、视野改变或稍有改变;向海绵窦侵袭的E级腺瘤,而无视力、视野改变;有明显鞍上扩展的A~B级肿瘤,如无严重视力损害,有蝶鞍及鞍隔孔扩大,可经蝶窦入路向鞍上操作,且鞍上瘤块位于中线、左右对称。

2.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3.手术体位 仰卧位,头后仰30°。

4.手术切口 经单鼻腔蝶窦入路。

5.特殊用物 Cushing扩张器(鼻腔固定牵开器)、鼻甲钳、大中小旋转咬骨钳、磨钻、显微取瘤镊、各方向的垂体瘤刮圈、活检钳、25cm膝状双极镊子、生物蛋白胶、庆大霉素、脑室镜操作器械及监视系统。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7-2-10)。

表17-2-10 脑室镜下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1.垂体瘤微侵袭外科治疗的方法较多,有神经导航显微镜下切除术、经眉锁孔入路切除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
2.垂体腺瘤的分类
(1)根据垂体腺瘤在鞍隔下方扩展的情况,可分为
①封闭型:肿瘤未破坏蝶鞍骨质,鞍底完整,肿瘤限于骨及硬脑膜的范围之内,依其大小可分为
Ⅰ级:蝶鞍大小正常,肿瘤直径<10mm
Ⅱ级:蝶鞍扩大,肿瘤直径>10mm,但鞍底骨质无损坏
②侵袭型:肿瘤破坏鞍底向蝶窦内突出
Ⅲ级:蝶鞍稍增大,鞍底骨质有局限性破坏
Ⅳ级:蝶鞍骨质广泛破坏、消失,肿瘤充满整个蝶窦
Ⅴ级:肿瘤在鞍区可分为上述任何一型,但合并脑脊液或血行转移
(2)根据肿瘤向鞍隔上方扩展的情况,可分为
0级:肿瘤仅在鞍隔下生长,无鞍隔上扩展
A级:肿瘤侵及鞍上池,但未达第三脑室底
B级:第三脑室底部被肿瘤推移,CT及其他影像检查可见第三脑室底充盈缺损
C级:第三脑室底明显受压变形,可达室间孔
D级:肿瘤由硬脑膜内侵至颅前窝(D1)、颅中窝(D2)或颅后窝(D3
E级:肿瘤侵袭海绵窦

(李柳英 张石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