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头孢类和头孢菌素类有什么区别

头孢类和头孢菌素类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细胞壁的合成受到阻碍,最终造成细胞壁溶解,细菌死亡。

(一)一般分类

1.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作用靶位是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可抑制转肽酶与内肽酶。使细胞壁的合成受到阻碍,最终造成细胞壁溶解,细菌死亡。

(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下。

①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钠、头孢噻啶、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匹林、头孢乙腈和头孢硫脒。

②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西丁、头孢齐尔、头孢呋辛酯和头孢美唑。

③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地嗪、头孢吡肟、头孢克肟、头孢他啶托米伦、头孢唑喃钠、头孢噻肟钠、氟莫头孢、头孢匹胺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唑肟钠、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替坦一钠、头孢磺啶钠和头孢拉宗钠。

④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和头孢吡肟。

(2)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氨曲南、泰能、美洛培南和康彼宁。

2.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2)拉氧头孢:拉氧头孢。

(3)硫霉素类:亚胺培南。

(4)β-内酰胺酶抑制药:克拉维酸、舒巴坦。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药、甲氧西林等。

3.氨基糖苷类 能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遗传基因的错译等机制达到杀菌作用。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米星、阿司米星(阿司霉素)等。

4.喹诺酮类抗生素 主要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及拓扑异构酶Ⅳ,阻止DNA的复制、修复,染色体的分离、转录及其他功能,从而发挥杀菌作用。如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等。

5.四环素类 通过与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抗菌。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

6.酰胺醇类(氯霉素类) 主要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转肽酶使肽链的伸长受阻,从而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7.大环内酯类 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吉他霉素(白霉素)、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8.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其他抗生素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一些厌氧菌亦有效。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9.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其他抗生素 如多黏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10.抗真菌抗生素 如两性霉素B,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胞质内电解质、氨基酸等重要物质外漏,使真菌死亡。其他如灰黄霉素。

11.抗肿瘤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来霉素、阿霉素等。

12.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如环孢霉素。免疫作用强而毒性小,选择性较高,主要影响T细胞,特别对T细胞激活的早期阶段有强力抑制作用,而一般剂量对B细胞无明显损害。

(二)根据抗菌药物对细菌作用的分类

可分为杀菌药与抑菌药两大类

1.杀菌药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霉素类、耐青霉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类、酰脲青霉素类等。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

(3)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单环类、头霉素类衍生物、青霉烯类、β-内酰霉抑制药等。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5)磷霉素:快速杀菌药。

(6)糖肽类抗生素:快速杀菌药。如万古霉素。

(7)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杀菌药。

2.抑菌药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快速抑菌药。

(2)四环素类抗生素:快速抑菌药。

(3)氯霉素:快速抑菌药。

(4)林可霉素:快速抑菌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