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巫术回到针灸。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是我们发现了经络呢?其他民族中就没有经络敏感人了吗?老熊的猜测是这样的,一种可能是这种经络敏感人的存在比例在其他人种中比较低,当然这还需要数据来证实,姑且当一种假设。另一种可能是……呵呵,黑人脸红你容易察觉么?至于欧洲的白人,那一身的浓密体毛,会不会影响什么……
还是不拿人种的外观差异说事儿吧。
说说看得见摸得着的考古发现吧。
针灸最早的记载,大约是在《左传》的春秋时期。在此之前,有没有实物能告诉我们关于针灸的蛛丝马迹呢?
考古资料里说,针灸最早的实物证据应当是下面这个扁扁的东西:
的确够扁的。看起来有点像桑拿房里用来加热的石头。
原始人用它们来干什么呢?专家们考证说,它们是用来烧热了放在肿痛位置的。
闹了半天,这石头的作用,还是和木桶桑拿里的石头差不多。
老实说,老熊不是太相信这个鹅卵石样的东西会一下子变成银光闪闪的针。这玩意儿,今天在枯萎的河滩上都成把抓,更不要说在新旧石器时代山清水秀的日子里。
怎能确定它不是用来做装饰,或者打水漂,做烧烤底盘的呢?
从石头到今天银光闪闪的针,中间一定走过漫长的旅程。
官方文字的流程大约是这样的:
圆石头→ 扁石头→ 锋利的扁石头→ 细长锋利的石头→ 细长锋利的骨头→细长锋利的金属
上面的照片,实际就是最早期又圆又扁的石头,又被称为“熨石”。的确是桑拿用的。
下面锋利的扁石头,细长锋利的石头,叫做“砭(bian)石”,据说才是银针的老祖宗。是这个样子的。
有什么不对吗?
你不觉得古代人缝衣服的家伙事儿,应该也是这么个发展线路图吗?
嗯,区别在于有没有洞眼。
用于缝纫的针,不管如何变换,后面的穿线洞眼总是有的。而针灸的针则没有。所以,考古发现里,一般没有洞眼的针具,大多认为是医学上使用的。
没有洞眼的针出土了很多。甚至有些出土于当时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比如内蒙古。难道游牧民族也玩针灸吗?显然没有。
那么,末端没有洞眼的针,真的能算针灸的起源吗?专家说算!
因为《黄帝内经》描述了针灸用针的模样。也就是所谓的“九针”。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钅是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鑱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钅是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锢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现代人复原的九针
马王堆中出土的金针
马王堆中出土的氧化的银针
这九种针,复制起来并不困难。难的是还有多少人愿意使用它。形如宝剑的粗针,有几人愿意身上挨一下呢?
真正考古发现,能确认是针灸用具的,还要等到汉代。
金缕玉衣的主人,中山靖王刘胜,留给我们真正的金针。岁月让同一座墓葬里的银针业已氧化残缺了。
从石器时代的锋利石头,到汉代成熟的金银针。针灸用的针,仍然缺失从日常生活用具向医疗转换的关键一环。
如同中医的起源一样,人们还是遵从逐渐进化的思路,来解释医生手中那枚银针的起源问题。其实老熊觉得,到底是针灸的针,还是缝衣服的针,关键取决于经络是何时发现的。知道了经络,拿缝衣服的针去刺一下何尝不可呢?
相较于难以掌握的针刺技巧,对着患处烘烤,显然简单了许多。上古时代,灸法的普及程度也较针刺明显高了一个档次。很多作品里都有记载,比如大家熟悉的孟子、庄子,都在他们的作品里提到了艾灸。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离娄章》
由此可见,艾灸在先秦普通民众中受欢迎的程度可能远远超过操作难度太大的针刺。如果抛开经络对艾灸的意义,热敷、烘烤之类的物理疗法,在全世界各民族都是喜闻乐见的医疗手段。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个叫经络的东西,让我们与众不同。
说中药的,扯到针灸和经络了,谁让传统医学如此丰富多彩呢。
经络敏感人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
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大规模的经络研究到现在,经络的存在已经被很多实验所证实。由于经络敏感人的存在和经络的低电阻特性(经络行走的位置和体表组织电阻部分的连线十分吻合,原因不详),所以西方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很高。根据经络的低电阻特性,今天还开发了古代所没有的电针,来提高针刺的疗效。
经络神奇的地方还多着呢,比如截肢的病人,缺胳膊少腿了,经络还有吗?答案是“有”。动物身上有经络吗?答案是“有”。经络会变么?答案依然是“是”。经络里流动的有东西没?回答自然还是“有”……
君不见,中医高等院校里,针灸是和中医中药并列的大专业,故事绝对不少。等讲到那些人的时候再说说他们的故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