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仓公的病历

仓公的病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唯一的遗憾,似乎仓公太太的肚皮有些不争气,一连生了五个女儿。不过对仓公,这似乎仅仅是美人脸上的小雀斑,属于不完整美。仓公显然忽视了这一点。甚至借看病之际,拉拢要挟仓公。仓公被逮捕前,对女儿们的呵斥,与其说是一种不甘无奈,还不如说是绝望更确切点——一种对意料之中,却又刻意回避的灾难的绝望。缇萦救出了他的父亲,汉文帝则废除了杀人无数的肉刑。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

公元前167年,一位名叫缇萦的小姑娘,步履踉跄地走在长安青石铺就的宽阔街道上。她是为她入狱的老父亲来上访的!

缇萦呆在长安已经一年,说是上访专业户恐怕一点都不过分。

虽说西汉还没有像清代一样,对皇帝接见的人作出严格的限定。但是,仓公的女儿缇萦想一进长安城,就直闯未央宫,觐见皇上,估计还是不可能的。

那么她是怎样见到汉文帝的呢?

事情还要从她爹淳于意说去。

淳于意,公元前215年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世家。他的祖先,也是周武王时分封的诸侯之一。算起来,也是真正的王室出身。因为是没落的王室,秦始皇也就没把他们家招到首都咸阳定居,一家子还生活在齐国。

淳于意10岁那年,刘邦和项羽开始了历时四年的楚汉相争。项羽、韩信和战国时代齐国的遗老遗少在他的家乡上演了一出迷你版的三国演义,而且是反复屠城版本的三国演义。淳于意的少年时代,就是在几方势力残酷的拉锯战中度过的。西汉王朝稳定以后,刘邦的孙子刘肥被封齐王,成了淳于意居住地的最高长官。

或许是因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在战火中全须全尾生存下来的淳于意,20岁的年纪,居然在齐国刘肥的粮食系统谋了个肥缺,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白领生活。考虑到古代粮食的重大意义,淳于意在粮食系统的工作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烟草行业,说他是金领一族也不为过。金领生活是安逸的。体面的职业,良好的教育,让人们给了年纪轻轻的淳于意,一个带有几分尊敬的称呼——“仓公”。

史书上都说他从小喜欢医术,似乎仓公是一个天生的医学爱好者。老熊不这么认为。对医学有超常热爱的人,往往曾经对生命无常有过于超前的经历和悲惨的回忆。历代名医不是父母妻儿早亡,就是目睹了战火中的生灵涂炭。10岁时项羽在他老家的屠杀,不可能在淳于意的脑海里毫无定格。

唯一的遗憾,似乎仓公太太的肚皮有些不争气,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古语云,盗不入五女之家。五个需要嫁妆的女儿,足以让寻常百姓对着存折发愁。不过对仓公,这似乎仅仅是美人脸上的小雀斑,属于不完整美。两人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而且不差钱。

老话怎讲来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貌似平静的西汉帝国,未央宫里却已是暗流涌动。刘邦收拾完自己那帮打江山的老弟兄之后,没想到自家的院子里却出事了!老婆家想侵吞革命胜利果实。虽说手心(刘氏家族)手背(吕氏家族)都是肉,可手背想把手心的皮剥下来,问题就大了。最后是手心和外人联手,把手背给搞定。这就是所谓的“诸吕之乱”。

在铲除诸吕之乱的过程中,刘姓的王爷都很积极。首先出兵的,就是在齐地的刘肥。除了捍卫自己家江山的热情外,铲除吕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也是让这些王爷热血沸腾的事,尤其是直系子孙们。

可惜最后登上龙椅的,不是出兵最早,又是刘邦嫡长孙的齐王。齐王刘肥心中的忿忿不平可想而知。心中忷忷的不仅仅是齐王,登上宝座的汉文帝也一样。诸侯王窥视着皇帝宝座,因为他们认为那应该属于自己。皇帝戴着猜疑的眼镜看着诸侯王们,因为怀疑他们随时想要冲过来。不信任的邪恶种子,在原本的兄弟,现在的君臣之间生根发芽,滋长开花。

造反要靠军队,军队是要吃饭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是汉文帝还是诸侯王,眼睛都会盯着粮食的动向。淳于意的工作岗位就处在这么一个多方聚焦的火山口上。在这么个火山口上,仓公偏偏显得太过招摇。

懂医术,会让你职场多出很多机会。如果你不善用这些机会的话,又会成为众人嫉妒和打击的对象。仓公显然忽视了这一点。人们尊重的不仅仅是他和他的医术,还有他屁股底下那个掌控粮食的职位。

他利用自己的专长在豪门权贵的高墙里出入着。从后来仓公留下的病案里,我们知道,他几乎和在齐地附近的所有王侯,比如阳虚侯、济北王、临淄王、淄川王等,都有交往。

怎么办呢,多个朋友多条路。指不定什么时候自己的后台一倒,换一棵大树好背靠乘凉。仓公的想法是我们普通人脑海里时常飘荡的念头。

从表面效果看,仓公做得挺不错。他和济北王的交情,甚至使得他在济北王调任齐王后,依然允许在王府里从容出入,连内眷都不避讳。

老板换了,地位待遇却一点都没变,还可以自由出入老板的私宅。觥筹交错中,淳于意似乎很享受生活赐予他的一切。

更让人吃惊的是,仓公的行医名声居然扩展到吴、赵一带,吴王、赵王都曾经请他看病。仓公面对邀请的反应很耐人寻味——“臣意不敢往”。

为啥不敢去呢?因为看病只是一方面,这些诸侯王非常希望掌握齐地的粮食情况,继而为谋反添一份自信。甚至借看病之际,拉拢要挟仓公。

这样的出诊,仓公敢去吗?

即使是齐地的会诊,仓公恐怕也少不得被王侯们追问粮食的情况。但那是饭碗的问题所在,仓公不得不去。更何况,他对擅长医术的自信,让头脑有些发晕。搞不清,大家到底为啥围着自己嗡嗡的转悠。

如果齐王真的想让淳于意发挥所长,干脆把他调任太医令,或者当侍医好了。一方面让他继续干着太仓长,一方面让他以会诊为名,在各大王府间晃悠。想干什么还不明白吗?不明白的恐怕只有仓公本人吧!

仓公只是个想过小资白领生活的人,他不想卷进政治的风暴,对王侯们的要求只能虚与委蛇。他又没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从粮食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专注于医学事业。他还很享受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或许他还想再多得到些赏赐,好给五个女儿都有满意的嫁妆。如此一来,杯具几乎是注定的。

史书上没有写仓公入狱的罪名是什么。或许太史公觉得,罪名已经不重要。

一切似乎都结束了。仓公,仓公的妻子,他的五个女儿,还有他们曾经的幸福生活,统统都浮云了。仓公被逮捕前,对女儿们的呵斥,与其说是一种不甘无奈,还不如说是绝望更确切点——一种对意料之中,却又刻意回避的灾难的绝望。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西汉王朝的命运和仓公一家的命运何其多舛,又何其相似。

仓公的被捕,他曾经交往过的王侯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没有一个为他说话。对他们而言,曾经为他们的健康煞费心机的仓公,变得像空气一样透明。

他们唯一没有料到的是,仓公被押往了长安。对粮食状况感兴趣的,可不仅仅是诸侯王,还有假装种地、修黄河的汉文帝。淳于意是齐国的太仓长,即使获罪,按理说也应该由齐国首先处置。汉文帝却抢先一步,把仓公弄到了长安。

仓公在中央监狱里关押一年后,文帝十三年,西元前167年,汉文帝和缇萦共同上演了一出流芳百世、爱心无敌的喜剧。缇萦救出了他的父亲,汉文帝则废除了杀人无数的肉刑。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废除肉刑,或许本来就在汉文帝心中酝酿。缇萦的上访,不过是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展示自己的博大胸襟,人文关怀。否则,区区一个小姑娘,在京城里人生地不熟,没有人脉资源,怎么可能把状纸递送到汉文帝的眼前呢?

倒是那位能很好地揣摩圣意,将缇萦引见到汉文帝面前的大臣,值得所有职场人士膜拜一下。

也得算算汉文帝这一块石头,总共打下了几只鸟儿?这才是玩政治的高手。

仓公被释放了。似乎连板子都没有挨,彻底的无罪释放。从监狱的出口,看见久违的阳光,已经到知天命年龄的淳于意会怎么想呢?退休吧!别再蹚政治那摊子浑水了。淳于意,曾经的粮食局一把手,成了安度晚年的养生爱好者,捎带继续给齐王看病,不再留恋豪门的笙箫歌舞。

公元前154年,距离仓公入狱十二年后,七国之乱爆发,齐王畏罪自杀。

六十二岁的仓公淳于意,坐在家里面无表情地听着接踵而至的消息。屋里偶尔响起的,只是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叹息。毕竟这一次他躲过去了,七国的叛乱最后没有牵连到他。

又过了些年,另一位流芳千古的道德皇帝——汉景帝,想起了他老爸废除肉刑的丰功伟绩,打算搞个轻刑罚的超级模仿秀。演出之前,他想采访下曾经的当事人——仓公淳于意,顺带考察下这位名医的水平、学术渊源。

此时的仓公,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回想当年过山车般的经历,面对皇帝充满陷阱与诱惑的提问,他的回答再没有任何可以被捉的把柄。他的回答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份完整的病案说明——仓公医案。

仓公告诉皇帝,他的师傅乃是战国末年的名医公乘阳庆(据说写了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至于自己诊治过的病人情况,仓公以年老、记忆力衰退为借口,仅仅提供了二十五例。提供的二十五例病案,大都语焉不详,没有后世中医推崇的详细理法方药分析,自然没有皇帝想了解的当时生活工作情况。

仓公提供了一份纯而又纯的医学诊断治疗记录,纯粹简练到我们今天大部分人,包括专业人士,都看着费劲的程度。

仓公也很谦虚,记录二十五个人里,有十例是死亡病案。按照周礼的标准,仓公的水平仅仅是合格而已。

晚年的仓公,收了几个徒弟,除了中医爱好者,还包括很多希望进修的医生,甚至包括皇宫大内之人。日子过得波澜不兴。

汉武帝上台后不久,仓公,这位遭受过牢狱之苦的粮食局官员,以古代罕见的,超过七十的高龄,离开了即将成为中国历史上巅峰时期的大汉帝国。一同离去的是他祸福所倚的医术,是对中国医学不灭的热爱,哪怕面对死亡、困苦都没有动摇的热爱。

他要写本书就好了,把以前学过的书抄给我们也好啊,没人会计较他是否学术不端的。

仓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呢?从他留下的二十五份病历里,他治疗了23种疾病。治好了15个,死了10个。死的,都是仓公预言已经没救的。治好的,有吃药的,有针灸的,和今天没啥两样。仓公针灸的水平似乎不错。对疝气(齐国大官的太太),头部发热烦闷(济北王的老妈和淄川王),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汉代针灸的经络,从理论上说,与现代针灸相去不远。遗憾的是,仓公没有说穴位。

用药的部分就不太好评价。比如仓公用了四次火齐汤,这个火齐汤到底有哪几味药,搞不清楚。所以就不好说。

也有明确点的。比如龋齿,仓公用苦参汤。里面起码有大量苦参。苦参今天主要用来治疗皮肤科疾病,也用来清热,杀虫。仓公用苦参治疗龋齿,大概是因为当时认为龋齿是由于虫子和风热导致。不算很离谱。

还有用莨菪治疗妇女难产。莨菪有麻醉、止痛的作用,但没有促进子宫收缩、帮助分娩的作用。严重怀疑这位王美人不是真的难产,而是疼得受不了,无法用力。所以仓公给她缓解下疼痛。莨菪今天已经不用于难产了。

在汉代,确切地说是东汉,对中国药学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药的专著——《神农本草经》终于横空出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