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的目的是通过灌肠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排出粪便,为婴幼儿解除便秘和手术、检查做好准备;通过肠道给药达到治疗和降温的目的。
【实训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不同年龄小儿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液的量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为小儿进行注射器灌肠操作。
3.素质目标 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能与家长及患儿有效沟通,减轻患儿灌肠时的不适。
【实训准备】
1.护士准备 洗手、戴口罩。评估患儿的病情、合作程度、心理情况。
2.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置治疗碗2只,50ml注射器、肛管、血管钳、治疗巾、橡胶单、棉签、卫生纸、弯盘、水温计、量杯、润滑剂、清洁或无菌手套。便盆、尿布、大毛巾。灌肠液常用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溶液温度为39~41℃,降温时为28~32℃;止惊时常用10%水合氯醛溶液;治疗肠道感染时,按医嘱准备2%小檗碱(黄连素)、0.5%~1.0%新霉素。
【实训内容与操作要求】
见表5-19。
表5-19 婴幼儿注射器灌肠的实训内容与操作要求
(续 表)
图5-10 婴幼儿注射器灌肠法
A.用物准备;B.注灌体位;C.注灌肠液
【注意事项】
1.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的肛管和决定灌肠液的量。肛管:新生儿7~11号,婴儿9~12号,幼儿10~13号;灌肠液量:6个月以下为50ml,6-12个月100ml,1-2岁200ml,2-3岁300ml。
2.灌注时应注意速度要慢,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如出现疲乏应暂停片刻后再继续灌注;灌肠过程中突然出现腹痛、腹胀加剧应立即停止灌肠,及时通知医师。
3.灌肠后,保留灌肠液在肠道内的时间,清洁灌肠为10min以上,降温为30min以上,保留灌肠为1h以上。
4.急腹症、消化道出血的患儿禁忌灌肠;急性心力衰竭或钠潴留的患儿禁用生理盐水灌肠。小儿禁用清水灌肠,防水中毒。
【考评标准】
见表5-20。
表5-20 婴幼儿注射器灌肠的技术操作要求及考评标准
(周晓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