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量曲线

时-量曲线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将时-量曲线中纵坐标改为药物效应时,可得到时-效曲线。其长短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度有关。AUC与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比例,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1.时-量曲线的概念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称为时-量关系。时-量关系常以曲线表示,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可绘出时量曲线,又称药时曲线(图3-2)。药物效应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称为时效关系。若将时-量曲线中纵坐标改为药物效应时,可得到时-效曲线。由于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成正相关,该曲线的形态和分期,与时-量曲线基本相似,但时-量曲线更为常用。

图3-2 非静脉给药的时-量曲线

2.时-量曲线的形态及意义 通过时-量曲线可定量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为临床确定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提供依据。曲线升段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曲线的峰值(药峰浓度)反映给药后所到达的最高血药浓度(此浓度一般与给药剂量成正比),此时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基本相等;曲线降段反映药物消除速度大于吸收速度。

3.时-量曲线分期及意义 时-量曲线可分为以下3期。

(1)潜伏期:是指从用药后到开始出现疗效的一段时间,主要反映药物的吸收和分布过程。静脉注射给药时一般无潜伏期。

(2)持续期:是指药物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其长短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度有关。用药后达到高峰浓度的时间,称达峰时间。

(3)残留期:是指体内药物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但又未从体内完全消除的一段时间。残留期长短与消除速度有关。残留期长,反映药物消除速度慢,多次用药如不注意给药间隔时间,易引起蓄积中毒。

4.曲线下面积(AUC) 是由坐标轴与时-量曲线围成的面积。AUC与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比例,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