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有针对性选用抗菌药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而正确的临床诊断和细菌学诊断是选用药物的基础。
2.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药 每种抗菌药有着各自不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以及各自的体内过程特点,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不要盲目认为抗菌药物越新效果越好,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才能有针对性选择最有效的药物,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3.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用药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和生理状态、肝肾功能、免疫功能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不同情况制订给药方案。
(1)肾功能:大多数抗菌药主要从肾消除,肾功能减退患者,容易发生蓄积中毒,尤其应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万古霉素、磺胺类、环丝氨酸、氟胞嘧啶、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类等抗菌药。
(2)肝功能:肝功能减退患者,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如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应减量慎用;红霉素酯化物、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平、异烟肼、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咪康唑等应尽量避免使用。
(3)其他:新生儿禁用氯霉素、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以免造成灰婴综合征、溶血和核黄疸;儿童应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应十分谨慎,孕妇应禁用四环素类、氯霉素、依托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4.其他 ①抗菌药对病毒感染无效,一般不用;②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除病情严重或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使用抗菌药,以免掩盖典型的临床症状或难以检出病原体而延误诊断和治疗;③注意抗菌药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④除局部应用的磺胺类药物外,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以减少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