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线抗结核药

第一线抗结核药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异烟肼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特有成分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使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失去耐酸性和增殖力而死亡。对急性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应增大剂量,必要时采用静脉滴注。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增加。抗结核作用与异烟肼相近,而较链霉素强,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

异烟肼(isoniazid)

异烟肼,又名雷米封,具有高效、低毒、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口服吸收迅速而且完全,1~2h后血药物浓度度可达峰值。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与血浆浓度相近。穿透力强,可渗入关节腔、胸腔积液、腹水以及纤维化或干酪化的结核病灶中,也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的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大部分在肝代谢为乙酰异烟肼、异烟酸等,与少量原型药一起由肾排出。

【抗菌作用】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抗菌作用,对其他细菌无效。作用强度与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有关,低浓度为抑菌作用,高浓度为杀菌作用。对繁殖期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杀灭作用,而对静止期结核分枝杆菌仅有抑菌作用。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异烟肼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特有成分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使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失去耐酸性和增殖力而死亡。

【临床应用】 是治疗各种类型结核病的首选药物,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可单独使用外,均需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对急性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应增大剂量,必要时采用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发生率与剂量有关,治疗量时不良反应少而轻。

1.周围神经炎 表现为手脚麻木、肌肉震颤和步态不稳等。可用维生素B6治疗。

2.肝毒性 可损伤肝细胞,使转氨酶升高,出现黄疸,严重时致肝小叶坏死。

3.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过量引起昏迷、惊厥、精神失常、抽搐等,甚至死亡。

4.其他 胃肠道反应,偶见过敏反应等。

【用药护理】

1.有癫、嗜酒、精神病史、肝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2.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自行调整,以免影响疗效。

3.含铝抗酸药会延缓并减少异烟肼口服后的吸收,应避免同服;应注意,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会增加肝毒性;与环丝氨酸合用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4.用药期间应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肝损害等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应禁酒,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出现畏食、乏力、手足麻木等应及时就诊。

5.应空腹服药以利药物吸收,常采用清晨顿服法,如果胃肠反应较重时可改为饭后服。

利福平(rifampicin)

利福平,又名甲哌力复霉素(rifampin),是人工半合成的力复霉素类衍生物,为橘红色结晶性粉末。具有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等优点。口服容易吸收,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痰液及胎儿体内。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增加。

【抗菌作用】 有很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对其他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也有效。对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抗结核作用与异烟肼相近,而较链霉素强,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利福平抗菌机制是特异性地抑制细菌DNA依赖性RNA多聚酶,阻碍m RNA合成,对动物细胞的RNA多聚酶无影响。

【临床应用】 常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治疗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包括初治及复发患者。也可治疗麻风病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此外,还可用于沙眼、急性结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

【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泻或便秘等。

2.少数患者可见肝损害,尤其是原有肝病或与异烟肼合用时较易发生。

3.“流感综合征”,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4.偶见致畸胎作用、过敏反应,如皮疹、药物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等。

【用药护理】

1.孕妇禁用,胆道梗阻、黄疸、慢性乙醇中毒者及婴儿等慎用。

2.利福平常采用清晨空腹服用,不能与牛奶、米汤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3.乙醇可增加利福平的肝毒性,用药期间嘱患者禁酒,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象。

4.对氨基水杨酸与巴比妥类药物影响利福平的吸收;利福平可诱导肝药酶,加速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双香豆素和甲苯磺丁脲等的代谢,降低其作用。

5.预先告诉患者,服用利福平后的尿、汗、痰、泪、大便等呈橙红色。

其他第一线抗结核药见表8-1。

表8-1 其他第一线抗结核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