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绞痛持续发作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认为,心肌血氧供需失衡和血栓形成是导致心绞痛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心肌供氧的因素包括冠状动脉阻力、灌注压、侧支循环和心室舒张时间,以冠状动脉阻力影响最为重要。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区侧支循环的供血,此外,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药、抗血小板药和抗血栓药等,也有助于心绞痛的防治
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是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部及心前区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常放射至左上肢。心绞痛持续发作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
心绞痛通常分为3型。①劳累性心绞痛:也称典型性心绞痛,其特点是在机体活动增加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作,劳累性心绞痛约占心绞痛的2/3;②自发性心绞痛:因冠状动脉自发性、短暂性痉挛,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而诱发;③混合性心绞痛:其特点是患者在体力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均可发生,冠状动脉即有一定程度的器质性狭窄,又可伴发由劳累诱发的痉挛。
目前认为,心肌血氧供需失衡和血栓形成是导致心绞痛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心肌供氧的因素包括冠状动脉阻力、灌注压、侧支循环和心室舒张时间,以冠状动脉阻力影响最为重要。影响心肌耗氧的因素包括心室壁张力、射血时间、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当心肌供氧不足或心肌耗氧增多时即可导致心绞痛发作。
抗心肌缺血药是一类能恢复心肌氧供需平衡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区侧支循环的供血,此外,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药、抗血小板药和抗血栓药等,也有助于心绞痛的防治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绞痛药有3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