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心脏泵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医疗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指标。
(一)射血分数
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搏量(每搏输出量),相当于心室舒张期末容量与收缩期末容量之差。所以,每搏量占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射血分数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正常成年人安静时每搏量为60~80ml。心室舒张末期心室内血量约145ml,因此,正常健康成年人射血分数为55%~65%。评价心脏泵血功能,显然射血分数是一个比每搏量更好的指标。心脏在正常情况下,搏出量始终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心舒末期容积增加,每搏量也增加,射血分数基本不变。但在心室异常扩大,心功能减退时,每搏量虽可保持不变,但它和已经增大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已不呈比例,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说明心室功能明显减弱。
(二)心排血指数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也称心输出量),它等于每搏量与心率的乘积。以心率每分钟75次计算,每搏量为60~80ml,则心排血量为4.5~5.0L,约5L。心排血量随机体活动和代谢情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情绪激动、妊娠等情况下,心排血量增高。情绪激动时,心输出量可增加50%~100%。此外,女子的心输出量较同体重男子的低约10%。
心排血量是以个体为单位计算。对于身材高大或矮小的人,显然不能以心排血量的绝对值作为衡量心功能的指标。人体安静时的心排血量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为便于比较,把在空腹和安静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排血量,称为心排血指数(心指数,cardiac index)。一般身材的成年人,体表面积为1.6~1.7m2(详见第7章),以安静时心排血量4.5~6.0L计算,则心排血指数为3.0~3.5L/(min·m2)。不同年龄的人,单位面积的代谢率和心排血指数也不同。年龄在10岁左右,心排血指数最大,可达4L/(min·m2)以上,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到80岁时,心指数接近2L/(min·m2)。
(三)心做功量
血液能在心血管中克服阻力而流动,是因为心脏做功提供了能量。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每搏功(stroke work),可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其中动能占整个搏出功的比例很小,可略而不计。压强能实际上是指心脏将静脉血管内有较低血压的血液变成动脉血管内有较高血压的血液所做的功。
由于射血压力为射血期左心室内压和舒张末期室内压力之差。实际应用时用平均动脉压代替射血期左心室内压,左心房平均压代替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即可计算出每搏功。
每搏功(g·m)=每搏量(ml)×血液比重×(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mm Hg)
每分功=每搏功×心率
右心室和左心室的心输出量相等,但肺动脉平均压仅为主动脉平均压的1/6,所以右心室做功量只有左心室的1/6。
显然,用心室做功量来评价心脏泵血功能,较每搏量和心排血量更有意义。因为心脏收缩射出的血液必须克服动脉内的压力。在动脉压增高的情况下,心脏要射出与原先同等量的血液,就必须加强收缩,做更多的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