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又称寄生虫病。不同的传染病常具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如天花、麻风和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已经消灭或接近消灭。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发病率上升,如淋病、梅毒和结核病等。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又称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不同的传染病常具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传染源是指受感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从传染源来的病原体,再侵入另一个体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群体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水平低下而容易发生流行的人群。病原微生物经一定途径侵入机体,常定位于特定器官组织,产生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①消化道传播,经水源及食物传播;②呼吸道传播,经空气中的飞沫传播;③虫媒传播,经昆虫携带或叮咬传播;④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如患者接触过的用品等)通过皮肤或黏膜传播,尤其是破损的皮肤黏膜;⑤血液传播,包括输注带病原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及药物,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官移植等;⑥母婴传播,母亲携带的病原体通过胎盘或其他途径传播给胎儿或婴儿,常与血液传播有关。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如天花、麻风和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已经消灭或接近消灭。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发病率上升,如淋病、梅毒和结核病等。同时,当前出现的一些新的传染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成为人类健康的新杀手。本章仅重点介绍结核病、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性传播疾病等,其他传染病在相关章节中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