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预防保健为主是社区护理在工作内容和方式上区别于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特征。三级预防观念指社区护士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疾病预防策略和预防措施,具有预防的观念,尤其是三级预防的观念。三级预防是指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开展疾病预防,它是一种预防策略,也是预防医学的核心策略。它以健康为目标,以预防疾病为中心,体现了对个体及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三级预防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医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的研究对预防医学探索病因和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预防为主的观念就是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便在保健工作中控制、避免、消除危险因素。
(一)基本概念
1.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危险因素在慢性疾病病因研究中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因为许多因素与慢性病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大多危险因素与慢性病的关系都是非特异性的,它们不像病原体和传染病之间那样有着明确的因果联系,故而称之为危险因素。尽管危险因素与慢性病之间不一定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实践证明认真地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吸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因素),采取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指对环境危害因素易感并具有较高患病危险性的人群。高危人群包括:①处于危险环境之中的人群,如接触有毒物质的工人,容易发生中毒,属于高危险环境中的人群;②对环境有高危险反应的人群,如青霉素或花粉过敏的人群属于对环境有高危险反应的人群;③具有高危险行为的人群,如A型行为是发生冠心病的高危险行为,C型行为是发生肿瘤的高危险行为,有这些行为的人群属于有高危险行为的人群。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为”,主要特点为行为急促,有时间紧迫感,个性争强好胜,有竞争意识,事业心强,为成功而努力奋斗,情绪容易激动。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主要特点为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过分忍耐和回避矛盾,表面上处处顺从谦和忍让,情绪易于愤怒却不能正确地表达,易生闷气,易焦虑、抑郁。发现高危人群,对他们进行保护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疾病的自然发展史
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预防策略和三级预防措施,有必要先了解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一般说来,疾病的出现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人们大多将这一过程分为4个期:
1.疾病前期 或称易感染期,该阶段并未形成疾病,但个体有危险因素存在。如某人没有高血压,但存在遗传、高盐饮食、超重等危险因素。
2.疾病早期 或称临床前期,此阶段尚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出现,但个体已有明显的生理、心理上的病理改变。如某人无不适感觉,但多次测量血压时血压值都偏高。
3.症状期 或称临床期,此阶段个体有病理或功能上的改变,具有符合疾病诊断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某人血压高,同时伴有头晕、头胀、耳鸣等不适。
4.康复期 或称残障期,此期疾病进一步发展,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残障,导致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或最终疾病恶化,导致死亡。如某人长期血压高未治疗,出现脑血管意外致偏瘫等。
对疾病的分期是人为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非都按顺序进行。有的疾病在症状期可以自愈,不发展到下一阶段;有的疾病在康复期经治疗而得到恢复。疾病的三级预防就是要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预防措施。
(三)疾病三级预防措施
1.第一级预防 也称病因预防。主要针对疾病前期,目的是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理、心理、物理、化学、社会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增进人群健康,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这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一级预防包括两方面内容:①促进健康:是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可采取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等形式。②保护健康:健康保护是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如长期供应碘盐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增加饮水中的氟含量来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改进工艺流程,保护环境不受有害粉尘的侵袭,以减少肺癌和尘肺的发生;通过孕妇保健咨询及禁止近亲婚配来预防先天性畸形及部分遗传性疾病等。
2.第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疾病早期预防。主要措施是“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变为慢性病等。对于致病因素不完全明确或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而发生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应以二级预防为重点。达到“五早”的根本方法是向群众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及开发微量、敏感、实用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如某些疾病普查、高危人群筛检、特定人群的定期健康体检等是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3.第三级预防 也称疾病的临床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等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的预防措施。疾病的自然史和三级预防措施,见图1-1。
图1-1 疾病的自然史和三级预防措施
引自杨延芬.公共卫生护理学.台北: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3
预防为主,是降低人群发病率、死亡率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战略措施。我国医学很重视预防,早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及“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社区护士只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护者是不够的,三级预防观要求必须重视预防保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