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中,除必要的血压控制外,更需要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从心理、营养、运动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重新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状态。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一)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中,除必要的血压控制外,更需要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从心理、营养、运动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重新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状态。

1.患者的评估

(1)首次评估:内容要全面,包括询问有无肾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用药史以及病前的职业、工作、人际关系、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家庭经济状况等。重点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病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病史,可能存在的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的症状。是否少运动或体重超重;精神心理与社会状态;是否了解所患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患有与高血压有关的合并症,家庭结构、家庭功能(适应度、合作度、情感度等)、医疗资源利用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等。

(2)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①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②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③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④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⑤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2.护理措施

(1)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若血压较稳定者可每周1次,若血压波动,则应每周2~3次,必要时每天1~2次。当出现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时应增加测量次数。血压监测十分重要,这对高血压的防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血压测量方法及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如情绪、环境、气候及药物的影响,以便能够及时监测血压变化。

(2)用药指导: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需服用降压药,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好转后不坚持长期服药,让患者了解服用降压药物是治疗的基础,必须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加量,以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也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此外,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3)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限制盐的摄入,盐摄入过多易引起血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每天应低于6g,多吃水果及绿叶蔬菜、豆类食物,适当饮用牛奶,要保证摄入足量的钾和钙,体形肥胖者控制食量;向老年人讲解烟酒对身体的危害,尤其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鼓励戒烟,尽量少饮酒,寻求家属的帮助,互相监督,以戒除不良嗜好。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一些高血压患者宜食的食物和验方,如冬瓜、南瓜、丝瓜、黄瓜、苦瓜、芹菜、洋葱、番茄、核桃、海带、紫菜、菠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高钾低钠食品,以保护血管、降低血压。

(4)运动指导: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甚至造成脑血管意外。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药。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5)心理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身疾病,当机体受到环境等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在社区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分析心理紧张的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按时家访和电话咨询,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自己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二)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包括高血压的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和监测。

1.检出高血压患者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体检、门诊就诊、其他途径的机会性筛查、场所提供测量血压的装置、家庭自测血压等方式检出高血压患者,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实施高血压分级管理 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是实施高血压的分级管理。根据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管理(表7-3)。对建立健康档案、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随访测血压,测量BMI及腰围,检测血脂、血糖、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心电图、眼底及超声心动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在高血压分级管理中,实施随访监测记录应注意①血压监测:医院、社区站(中心)测量或患者自测血压均可;血压不稳定者增加随访和测压次数;鼓励病人自测血压。②其他检测项目:社区站(中心)或医院检测均可。③辅助检测的频率为基本要求,根据需要可增加监测次数。

表7-3 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内容

3.随访方式 高血压社区随访可采用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常用的方式有患者到医院的诊所随访、定期到居民比较集中的社区站点随访、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后的电话随访、对行动不便患者的入户随访以及对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网络随访。符合成本效益的是电话随访,注意在电话随访前患者应接受血压监测方法的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