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既是基础医学的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为了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疾病发生时的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与手段,综合分析在群体水平、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在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中也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常用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如下:
(一)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由于疾病的许多研究可能危害到人体健康,不能随意在人体上进行,故需要复制类似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为地控制某些条件,动态观察疾病的演变过程、发生机制和代谢改变,并进行实验治疗和预防,探讨治疗机制,分析疗效。应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进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优势:①避免在人体上进行实验;②可复制临床少见的疾病模型,且重复性好;③可克服某些人类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特点;④可严格控制疾病的条件,增强研究材料的可比性;⑤可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收集方法;⑥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理生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动物实验研究。但人与动物的组织细胞在形态、功能及代谢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人类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在语言、思维、心理及社会联系上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加之,人类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即使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机械地应用于临床,只能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借鉴与参考,必须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才能作为防治人类疾病的依据。
(二)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临床观察与临床试验。在不损害患者健康、不延误诊治的前提下,采用B超、CT等无创性检测手段,或收集患者血、尿等标本进行检测,配合周密细致的症状与体征观察,有时还需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探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形态变化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评估治疗或护理的效果,必要时还可进行一些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从而获得对疾病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揭示疾病的本质提供最直观的依据。
(三)流行病学研究
为了探讨人群中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了解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或地域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与趋势,病理生理学工作者还需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近年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即以证据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病理生理学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与综合从社会、群体、个体、系统或器官、细胞和分子等不同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与防治措施,提供充分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除了各种经典的实验手段外,近年来,多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生理学研究,如细胞培养、放射免疫、聚合酶链反应(PCR)、膜片钳技术、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原位杂交以及基因(或蛋白)芯片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病理生理学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