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际交往分析理论概述
人际交往分析是著名心理学家贝尔尼(EricBerne)提出的一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信息沟通的理论。它主要由2部分组成:①自我状态。②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1.自我状态 在人们的交往中,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3种“自我状态”,即“父母自我状态”“成年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分别以Parent(父母)、Adult(成年人)、Child(儿童)这3个词的第1个英文字母P、A、C表示,简称人际交往的PAC理论。
(1)父母自我状态:是指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及行为而言,它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以及其他权威式的交往作风。
(2)成年人自我状态:其特征是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一个人能站在客观的立场面对实际情况,进行冷静的、合乎逻辑的分析,他就处于这种心理状态。
(3)儿童自我状态:泛指一切像孩子似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为特别好奇,爱冲动,易动感情,忽而逗人喜爱,忽而乱发脾气,惹人讨厌,有时又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的交往作风。
上述3种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年人-成年人、儿童-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的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年人、父母-儿童、成年人-儿童,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年人刺激-成年人反应。
2.相互作用 各种自我状态并非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与其他人某种自我状态的交往作用过程中。人们相互作用有以下2种类型。
(1)互应式交流沟通:即当甲处于某种自我状态与乙交流时,乙以甲所期望的相应的状态予以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交流会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主管以成年人的姿态问乙:“这任务1周能完成吗?”乙也持相应的成年人姿态回答:“如果没有其他干扰,我想可以。”这是一种符合正常人际关系的自我状态下的反应,也是为人所期望的反应。
(2)交叉式交流沟通:在交流中,如果没有表现出适当的反应或预期的反应,就可能成为交叉式交流沟通。这种相互作用是交叉的,沟通容易中断停止,甚至发生争吵。例如,护士长问:“小张,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处理病床紧张的问题?”护士则不是以成年人的心态回答,而是以孩童对家长的模式说:“那不关我的事。你是护士长,该由你来做主。”当出现交叉式交流时,沟通往往被堵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冲突经常是紧跟其后。
一般来说,工作中最有效的交互作用是成年人对成年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视他人同自己一样有理性,降低了人们之间感情冲突的可能性。
(二)人际交往分析理论的应用意义
了解人际交往分析PAC理论,有助于在交往中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和对方所处的自我状态,做出适当的反应,避免发生交叉性交流沟通,使信息得到畅通。倘能在交往中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举止控制在成年人状态,以成年人的语调、姿态对待别人,给对方以成年人刺激,同时引导对方也进入成年人状态,做出成年人反应,那就有利于建立互信、互助关系,保持交往关系的持续进行。作为护理管理者,可以应用人际交往分析理论对护士施以训练,使其了解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和对方的行为出自哪一种心理状态,然后争取消除信息交流中的心理障碍,减少矛盾,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