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规程 是对各科通用基本技术制定的统一规范。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定,无菌技术、各种注射采血技术,各种穿刺技术,导尿、灌肠、给氧、吸痰、标本采集等。
2.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是根据各不同专科的特点,制定的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如烧伤护理、糖尿病及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护理等。
3.特别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是对要专门进行培训、组织专门人员从事的护理技术的规范,如危重症监护、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以上这些技术规程实质上是一种质量控制标准,是指导护理活动的基本法规,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选择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操作规程,并逐步修改、完善、配套,形成本院统一规定,便于检查和评价;②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并与质量评定、技术经济责任制结合,形成制度;③护理技术操作是基本功,要将其作为护士在职教育的重点,经常系统地抓好;④在执行具体操作前,应做好病人准备和药品器材准备,明确目的,懂理论依据,了解病情,不盲目执行,要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并在操作后注意病人反应,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疾病护理常规
1.特殊症状护理常规 指各种疾病均可出现的共同症状,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2.各科一般护理常规 是指根据各个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常规,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3.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是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定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水肿、高血压等。根据这些疾病特点,按照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制定疾病护理常规是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执行疾病护理常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在工作中自觉执行;②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疾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③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④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⑤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