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简称上感,是指鼻、咽、喉部急性局限性炎症的总称,也是呼吸道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因素无关。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气候突变时可造成流行。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艾柯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少数由细菌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由于接触病人而传染。
2.发病机制 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而发病。
3.诱因 常因受凉、淋雨、过度劳累等因素诱发。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有以下常见类型。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和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炎症为主,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鼻病毒。起病较急,早期有咽部干痒或烧灼感,数小时后出现鼻塞、流清水鼻涕。2~3d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流泪、声音嘶哑、咳嗽,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畏寒伴头痛、全身乏力。可见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有较多分泌物,多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急性咽喉炎:以咽喉部炎症为主,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急性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轻而短暂的咽痛。合并链球菌感染时,常有咽下疼痛,并伴有发热、乏力。可见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颌下淋巴结肿大和触痛。急性病毒性喉炎的临床特征为声嘶、说话困难、咳嗽、喉部疼痛,伴有发热。体检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所致。好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咽痛明显,常伴有发热,病程1周左右。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扁桃体炎:以咽、扁桃体炎症为主,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咽痛明显,头痛、全身乏力。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咽结膜热:常为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夏季好发,儿童多见,游泳传播为主。病程4~6d,表现为咽痛、畏光、流泪、发热和咽、结膜明显充血。
(2)并发症:病程常在1周左右。若病人延缓治疗或机体免疫力差,细菌性炎症可从鼻咽部蔓延导致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可继发风湿病、肾炎或心肌炎等。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
(2)病毒和细菌的检测:通过对病毒或病毒抗体的检测,可判断病毒的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和进行药敏试验。
(3)X线检查:肺部无异常。
(三)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缩短病程,促进痊愈。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者合理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或磺胺药物治疗。若单纯病毒感染,可选用金刚烷胺、吗啉胍抗病毒治疗。
2.中药治疗 常用中成药有板蓝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高热病人可加黄芩。
3.对症治疗 头痛、发热、肌肉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鼻塞可用1%麻黄碱滴鼻;频繁喷嚏、流涕给予抗过敏药;咳嗽明显者使用镇咳药。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全身症状明显,并发症较多,常影响工作和学习。病人可能有焦虑、不安情绪等,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咽喉干痒或疼痛 与上呼吸道炎症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护理目标】
1.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2.咽喉干痒或疼痛减轻或消失。
3.能说出上感的预防保健知识。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环境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18~22℃)、湿度(50%~60%)。
2.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对年老体弱、高热后水分丧失过多者,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加速毒素的排泄,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二)降温
体温>39℃须进行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袋置于大血管部位,温水或乙醇擦浴,4℃冷盐水灌肠等,注意30min后应复查体温并记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高热病人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每4h测1次体温、脉搏、呼吸并详细记录。
(三)减轻咽喉疼痛
用淡盐水口咽部含漱或含服消炎喉片;有声嘶者可行局部雾化疗法;鼻塞、流涕者可用1%麻黄碱或萘甲唑啉(鼻眼净)滴鼻;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常选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氧氟沙星等。
(四)对症护理
发热病人由于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或口腔感染,应鼓励多漱口,保持口腔湿润和舒适,口唇干裂时可涂护唇油保护;退热时,病人常有大汗淋漓,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清洁、干燥衣服和被褥;对年老体弱的病人,应注意观察脉搏、血压变化,防止病人发生虚脱。
(五)心理护理
在与病人的接触中针对病因进行必要的解释,使病人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消除病人的焦虑和不适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心康复。
【护理评价】
1.体温是否降至正常范围,降温过程中有无出汗过多或虚脱。
2.不适感有无减轻或消失。
3.能否说出上感的预防保健知识。
【健康教育】
1.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机体耐寒能力,如坚持冷水洗脸、冷水浴等。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劝告病人不要吸烟。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不凌空咳嗽或打喷嚏,可用卫生纸或手帕遮掩并及时洗手,防止病原体向外传播。
3.对可能或已有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室内应用食醋5~10ml/m2加等量水稀释,关闭门窗加热熏蒸,1/d,连续3次。
4.必要时可采取预防措施,如流感疫苗行鼻腔喷雾,口服板蓝根冲剂,3/d,每次1包,连服3d;或用贯众、野菊花、桑叶等中草药熬汤服用。
链接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季,南方多在冬夏两季,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已引起多次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处理要点:隔离(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抗病毒治疗(在发病48h内使用),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