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可分为乙状结肠镜及全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直至回肠末端的肠黏膜,并协助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腹泻或便秘。
3.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4.大肠或回肠末端肿瘤的诊断。
5.钡灌肠检查怀疑有异常需进一步确诊。
6.大肠出血、息肉、肿瘤等病变需在肠镜引导下治疗。
7.大肠肿瘤普查。
【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身体极度衰竭者。
2.女性月经期和妊娠期。
3.肠道准备不完全者。
4.大肠炎症急性活动期、急性腹膜炎及腹腔脏器穿孔者。
5.腹部手术后有严重粘连、腹主动脉瘤或其他腹部疾病影响检查者。
6.肛门、直肠严重狭窄者。
7.精神或心理原因不能配合者。
【操作前护理】
1.心理指导 向病人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过程、注意事项,教会病人配合检查的方法,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2.用物准备 检查镜检用物、药物、抢救物品等是否准备齐全。
3.病人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等检查情况,全面阅读有关临床资料,以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若是镜下电切结肠息肉病例应检查血常规、血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
(2)术前2~3d开始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当天早晨禁食。
(3)清洁肠道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灌肠法或导泻法,病人排泄物为水样时即可进行检查。①灌肠法:术前1d晚服蓖麻油20~30ml,同时饮水1000ml;术前1h用温开水800~1 000ml,清洁灌肠2~3次,直至排出物无粪渣为止。②导泻法:术前1d晚服缓泻药,番泻叶10g用500~1 000ml沸水冲泡饮用;也可采用检查前2~3h口服50%硫酸镁50~60ml,同时在20min内饮水1 000~1 500ml;或于检查前2~3h口服20%甘露醇250ml,再饮水1 000~1 500ml;或于20~30min内饮用含氯化钠的洗肠液3 000~4 000ml,水泻3~5次后,即可实施检查,值得注意的是甘露醇虽可有效导泻,但在肠内经细菌分解可产生易燃气体,如行高频电凝治疗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因此,行高频电凝治疗前肠道准备禁用甘露醇,以免发生危险。
(4)必要时根据医嘱术前10~30min对精神过度紧张病人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地西泮5~10mg;术前5~1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以抑制肠蠕动,有利于操作,有青光眼或明显前列腺肥大者忌用阿托品。
【操作中护理】
1.体位 协助病人取膝胸卧位或左侧卧位,取左侧卧位时,双腿屈曲,臀部和肛门尽量靠近检查台边缘。
2.协助镜检 术前先做直肠指检,了解有无肿瘤、狭窄、肛裂等。助手将镜前端涂上润滑剂(常用硅油)后,嘱病人张口呼吸,放松肛门括约肌,右手持镜,用示指按压镜头,使镜头滑入肛门,然后按操作者的指令,遵照循腔进镜、适量注气与反复抽气、追逐肠腔、去弯取直、急弯变慢弯、防襻、解襻等操作原则逐渐缓慢插入肠镜,直至盲部。根据镜下观察情况进行摄片、录像、取活组织或刷取细胞活检。插镜过程中根据需要协助病人变换体位。检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出现腹胀不适时嘱病人做缓慢深呼吸;若病人出现面色、呼吸、血压、脉搏等改变,应随时停止插镜,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备抢救。检查完毕退镜时,应尽量抽气以减轻腹胀症状。
【操作后护理】
1.术后饮食 术后进少渣饮食3d,如行息肉摘除、电凝止血、活检者,术后1~2d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术后不适 检查结束后,病人稍休息,观察15~30min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去,嘱病人注意卧床休息,做好肛门清洁护理。术后应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和腹胀、腹痛、排便情况,如出现剧烈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呈黑色和心率增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表现,提示肠穿孔、肠出血,应及时报告,配合抢救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3.消毒器械 彻底清洗、消毒内镜及有关器械,避免交叉感染,并妥善保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