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小板减少有出血的危险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有出血的危险护理措施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由于外周血的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过多及其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本病是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约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感染可加重血小板减少或使疾病复发。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血小板,出现出血征象应及时就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由于外周血的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过多及其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本病是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病因 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感染因素(病毒,如麻疹、水痘病毒等,细菌),免疫因素,肝、脾因素,雌激素水平增高等有关;有无使用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等;80%患者在发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约20%病人的前驱病是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等疾病。约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

2.发病机制 因自身免疫过程缺陷或外来抗原的作用,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吞噬、破坏,血小板寿命缩短,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且患者血清中大多数存在血小板抗体(PAIgG)。感染可加重血小板减少或使疾病复发。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1)急性型:80%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感染史,多见于儿童。多数发病前1~3周有急性病毒感染史。起病急,有发热,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鼻、牙龈及口腔黏膜出血,皮肤可有大片瘀斑、血肿,以四肢为显著,尤以下肢为多。当血小板<20×109/L时可有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病程多为自限性,常在数周内恢复,85%~90%患者在1~6个月痊愈。

(2)慢性型:起病缓慢,病程超过6个月,青年女性多见。常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起病。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出血。女性病人月经量过多较常见,长期月经量过多可出现继发性贫血。部分病人可因感染等致病情突然加重。反复发作者常有轻度脾大。

2.辅助检查

(1)血象:外周血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计数常<20×109/L,慢性型常为(30~80)×109/L。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2)凝血机制及纤溶机制检查正常。

(3)骨髓象: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4)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蛋白PAIg(多为PAIgG)和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增高。

(三)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碰撞。血小板<20×109/L者严格卧床,避免严重出血甚或颅内出血。

2.卡巴克洛、维生素C等可收缩血管、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助于减少出血。

3.糖皮质激素:如无禁忌证,为首选治疗药物,有效率可达85%。常用泼尼松,病情严重者可用等效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

4.脾切除:脾切除有效率为70%~90%。

5.免疫抑制药:最常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6.急症的处理:常用血小板输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大剂量甲泼尼龙等方法。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由于广泛出血、出血不止或反复发生,病人常注意力不集中,坐卧不安,甚至主诉恐惧。由于对疾病无知及病情迁延,可使病人变得脾气粗暴、固执,易迁怒于他人,有些病人因此出现与家人、医护人员等沟通障碍。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生成减少、寿命缩短及破坏增多有关。

2.焦虑 与出血病情反复及病人缺乏知识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颅内出血。

【护理目标】

1.出血减轻,无严重出血,组织保持完整无损。

2.焦虑缓解,情绪稳定。

3.危险因素消除,没有发生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讲述疾病的特点,帮助其寻找诱发因素并尽量避免以减少发作。鼓励病人增强信心,协助家属给予精神、物质上的支持,以减轻或消除其焦虑心理。减少活动,血小板<20×109/L时要绝对卧床休息。选用流质、半流质或普食,给予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少渣饮食。

2.病情观察 注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观察病人有无生命征异常及神志变化,监测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3.用药护理 应向病人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压、尿糖、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4.预防或避免加重出血 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因素,如注意剪短指甲,避免抓伤皮肤;禁用牙签剔牙或用硬毛牙刷刷牙;保持皮肤清洁,穿棉织宽松衣物;避免皮肤受刺激引起出血;不要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右旋糖酐等;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的活动,如便秘、剧烈咳嗽,要及时去除诱因,配合医生进行相应护理。

5.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述本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避免紧张。

【护理评价】

1.出血程度是否减轻及范围有无缩小,组织是否保持完好无损。

2.焦虑症状有无减轻,情绪是否稳定。

3.危险因素有无解除,是否发生了颅内出血。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讲述本病的有关知识,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情绪紧张及波动,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2.休息与活动 指导病人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慢性病人适当活动,血小板在50×109/L以下时,避免强体力活动,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下象棋等,注意预防各种外伤。血小板<20×109/L时要绝对卧床休息。

3.用药指导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不滥用药物,特别是对血小板有损伤作用的药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告之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现象。

4.自我保护指导 服药期间不与感染病人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避免感冒以防加重病情或复发。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血小板,出现出血征象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