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前病人的护理

麻醉前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证病人麻醉期间的安全性、提高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以及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做好麻醉前的护理工作。积极治疗合并的内科疾病。是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前不可缺少的药物。常用阿托品0.5mg于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

为了保证病人麻醉期间的安全性、提高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以及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做好麻醉前的护理工作。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了解病人既往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等病史;既往有无麻醉及手术史;近期有无应用强心药、利尿药、抗高血压药、降血糖药、镇静药、镇痛药、抗生素以及激素等用药史;有无药物、食物等过敏史;有无遗传性疾病的家族史;有无烟酒嗜好以及有无药物成瘾等个人史。

(二)身体状况

重点评估心、肺、肝、肾和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状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营养状况,有无贫血;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情况;牙齿有无缺少、松动或义齿;局麻穿刺部位有无感染,脊柱有无畸形及活动受限。

(三)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了解病人对疾病、手术和麻醉的认识程度,病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程度,了解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情绪反应及其焦虑、恐惧的程度等。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恐惧或焦虑 与担心麻醉和手术以及术后预后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麻醉和麻醉配合的知识。

【护理目标】

1.病人恐惧或焦虑减轻。

2.了解有关麻醉和麻醉配合知识。

【护理措施】

1.提高机体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努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各种生理功能紊乱。积极治疗合并的内科疾病。合并有心脏病者,应改善心功能;合并高血压者,应控制血压在160/100mm Hg以下较为安全;合并糖尿病者,控制血糖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应检查肺功能,禁烟至少2周,指导病人做呼吸功能训练,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行雾化吸入并协助体位排痰,积极应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总之应使其各重要脏器的功能处于较好的状态,为麻醉创造条件。

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安慰并鼓励病人。可向病人和家属简单介绍麻醉师情况、麻醉方法、麻醉和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缓解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焦虑情绪,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3.胃肠道准备 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前常规禁食12h,禁饮4~6h,以减少术中、术后发生呕吐和误吸导致窒息的危险。急诊手术的病人,只要时间允许,应尽量准备充分。饱食后的急诊手术病人,可以采取局部麻醉方式,因手术需要必须全麻者,则应清醒插管,主动控制气道,避免引起麻醉后误吸。

4.局麻药过敏试验 应详细了解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普鲁卡因、丁卡因等酯类麻醉药,使用前常规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或过敏者,宜选用利多卡因或其他麻醉药。

5.麻醉前用药 用药目的包括: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抑制呼吸道及涎腺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提高痛阈,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和减少麻醉药副作用。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安定镇静药: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还有一定的抗局麻药毒性的作用。成人用地西泮(安定)注射5~10mg或氟哌利多5mg,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

(2)催眠药:主要是巴比妥类药,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并能防治局麻药毒性反应。成人一般用苯巴比妥钠(鲁米那)0.1~0.2g于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

(3)镇痛药:有镇痛、镇静,提高痛阈,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椎管内麻醉前使用还能减轻腹部手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成人常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因吗啡有抑制呼吸中枢的副作用,故小儿、老年人应慎用,6h之内即将分娩的孕妇、呼吸功能障碍者禁用。

(4)抗胆碱药:能抑制呼吸道和口腔涎腺体的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有利于呼吸道通畅;还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避免术中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是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前不可缺少的药物。常用阿托品0.5mg于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由于阿托品能抑制汗腺分泌,加快心率并提高基础代谢率,所以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心动过速者不宜使用。必要时改用东莨菪碱0.2~0.6mg肌内注射。

【护理评价】

1.病人紧张、焦虑以及恐惧心理是否得到缓解,能否安静地休息和睡眠。

2.病人是否了解麻醉前准备配合知识,配合程度如何。

【健康教育】

1.术前向病人详细讲解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消除病人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

2.指导病人麻醉前严格禁食禁饮,减少麻醉中、麻醉后发生呕吐的可能。

3.术前指导病人练习术中的特殊体位,便于手术的配合。

4.讲解术后并发症的表现、预防及康复训练方法,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