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房炎(acute mastitis)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绝大部分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初产妇更为多见,常在产后第3~4周发病。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因
(1)乳汁淤积:为发病的重要原因,淤积的乳汁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乳汁淤积的常见原因有:①乳头发育不良、乳管不通畅,影响排乳;②乳汁过多、婴儿吸吮少、哺乳经验不足等,不能将乳汁充分排空。
(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造成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而睡或婴儿患口腔炎时细菌也可直接经乳头开口侵入乳管。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病理生理 乳房炎初期,乳房内出现单个或多个炎性病灶,进一步发展为脓肿。浅部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亦可穿入乳腺管自乳头排出脓液;深部脓肿可穿入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1)轻度感染乳汁排泄不畅,乳房局部皮肤微红,出现胀痛性肿块,可有体温升高。
(2)严重感染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高热,局部红肿,有明显压痛,乳房浅表静脉扩张,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3)脓肿形成:急性乳房炎一般初起呈蜂窝组织炎,数日内形成脓肿,浅部脓肿可触及波动感,深部脓肿有深压痛,常需穿刺才能确定。乳房脓肿可呈单房或多房性。同一乳房可同时有几个炎性病灶而先后形成几个脓肿。如脓肿未及时切开引流,可自行破溃。病人可有畏寒、发热、脉率加快等全身表现。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超声检查可显示脓肿的大小和部位。
(3)脓肿穿刺在波动感或压痛最明显的部位穿刺抽出脓液可确诊,脓液可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三)处理原则
1.一般治疗 患侧乳房停止哺乳,并用吸乳器吸净乳汁;局部热敷、理疗,金黄散或鱼石脂软膏外敷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早期炎症消散。
2.应用有效抗生素 多首选青霉素类。
3.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时应注意:①为避免损伤乳管,乳房浅部脓肿应循乳管方向做放射状切口。深部或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图12-3)。②注意分离多房脓肿的房间隔膜以利引流。③切口要大,位置要低,引流条要深入放置以利彻底引流。
图12-3 乳房脓肿的切口
4.乳瘘的处理 终止乳汁分泌,可服用中药炒麦芽,口服己烯雌酚或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炎症反应有关。
2.疼痛 与乳汁淤积、炎症、肿胀有关。
3.焦虑 与担心婴儿喂养及乳房形态改变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脓肿切开引流或破溃有关。
5.知识缺乏 缺乏哺乳卫生和预防乳房炎的知识。
【护理目标】
1.体温降低或恢复正常。
2.疼痛减轻或消失。
3.焦虑情绪减轻。
4.做好皮肤护理,促进皮肤完整性恢复。
5.教会患者正确哺乳姿势,嘱患者注意哺乳卫生。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适当休息,增加营养,补充水分,注意个人卫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
2.防止乳汁淤积 患侧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净乳汁,用手或梳子背沿乳管方向加压按摩,使乳管通畅。健侧乳房允许哺乳时,注意保持乳头清洁,观察乳汁颜色,必要时检测乳汁内是否存在细菌,以避免婴儿患胃肠炎。
3.控制感染 炎症早期热敷,可促进炎症吸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高热者行物理或药物降温。
4.脓肿引流的护理 脓肿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变化,及时更换敷料。
5.缓解疼痛 用宽松的胸罩托起肿大的乳房以减轻疼痛,有利于血液循环。协助病人翻身及日常生活料理,避免挤压、撞击乳房,疼痛显著时给予止痛药物。
6.促进伤口愈合 脓肿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敷料。
7.心理护理 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尽可能满足其生活上的需求。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炎症消退后,能够进行母乳喂养,乳房的形态和功能均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健康教育】
1.预防急性乳房炎应从妊娠期开始,经常用肥皂及温水洗净两侧乳头,妊娠后期每日清洗1次。如乳头内陷,应每日挤捏、提拉乳头。
2.哺乳前后应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乳晕清洁。
3.积极治疗乳头皲裂,如有乳头破损,应暂停哺乳,定期排空乳汁,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待伤口愈合后再哺乳。
4.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做到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睡眠。
5.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其口腔炎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