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习惯将急腹症分为外科急腹症、妇产科急腹症及内科急腹症。外科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

急腹症(acute abdomen)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必须早期诊断并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多,有较高的死亡率,应予以足够重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因 部分外科疾病和妇产科疾病常成为急腹症的病因,如腹部损伤和腹腔内脏病变导致的急性感染、肝脾等内脏破裂出血、空腔脏器的穿孔或梗阻、肠或卵巢囊肿扭转等。但也有少数是由内科疾病引起。误服腐蚀性药物或异物等可诱发。

(1)感染性疾病

外科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胃肠或胆囊穿孔、肝或腹腔脓肿破溃等。

妇产科疾病:如急性盆腔炎。

内科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或大叶型肺炎。

(2)出血性疾病

外科疾病:如腹部外伤导致的肝脾破裂、腹腔内动脉瘤破裂、肝癌破裂等。

妇产科疾病:如异位妊娠或巧克力囊肿破裂出血。

(3)梗阻性疾病:多见于外科疾病,如肠梗阻、肠套叠、结石或蛔虫症引起的胆道梗阻、泌尿系结石等。

(4)缺血性疾病

外科疾病:如肠扭转、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妇产科疾病:如卵巢囊肿扭转。

2.病理生理 急腹症除产生与原发病相关的病理生理外,主要还涉及腹痛所致的病理生理变化,后者主要与神经因素有关。来自腹部的病理和生理性刺激经交感、副交感和腹膜壁层的躯体神经传至大脑感觉中枢,产生腹痛感觉,但其感觉可因急腹症的病因、部位和缓急程度不同而不周。

(1)内脏性疼痛特点:①痛觉迟钝,对刺、割、烧灼等强烈刺激不敏感,但对较强的张力(如牵拉、膨胀、痉挛),缺血及炎症刺激较敏感;②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③疼痛过程缓慢、持续;④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反射性恶心、呕吐等。

(2)躯体性疼痛特点:①对各种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的部位,定位准确;②常引起腹膜刺激征。

(3)牵涉性疼痛(又称放射痛):指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内脏痛,在体表某一部位也出现疼痛感觉。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1)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及发热。腹痛的临床表现特点随病因、诱因、发生时间、始发部位、性质及转归而不同。临床习惯将急腹症分为外科急腹症、妇产科急腹症及内科急腹症。

外科急腹症:特点是先有腹痛后有发热。

胃十二指肠穿孔: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拒按,呈舟状腹;十二指肠后壁穿孔可有T11~12右旁区域牵涉痛。

胆道系统结石或感染: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胆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病人有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除有Charcot外,还可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和休克,即Reynolds五联征。

急性胰腺炎: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左肩或左侧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伴有休克症状。

肠梗阻、肠扭转:为中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随病情进展可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肠系膜血管栓塞:为持续性腹胀,呕吐物、肛门排出物和腹腔穿刺液呈血性液体。

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发热。

内脏破裂出血:突发上腹剧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肾和输尿管结石:上腹部和腰部剧痛或绞痛,可沿输尿管行径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或会阴部放射,可伴有呕吐和血尿。

妇产科急腹症:常见于异位妊娠或巧克力囊肿破裂。表现为突发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向会阴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感,可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等。

内科急腹症:特点为先有发热后有腹痛,腹痛多无固定部位。

急性胃肠炎:为上腹或脐周隐痛、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

心肌梗死:部分心肌梗死病人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过敏性紫癜: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脐周、下腹或全腹的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腹泻、呕血和黏液血便。

大叶型肺炎:少数可有上腹部疼痛。

(2)急腹症的主要体征可通过视、触、叩、听四个方面来检查。

视诊:观察腹部形态及腹式呼吸运动;有无肠型或胃肠蠕动波;有无局限性隆起或腹股沟肿块等。

触诊:有无腹部压痛,压痛部位常是病变器官所在处。如有腹膜刺激征,应了解其部位、范围及程度;弥漫性腹膜炎压痛和腹肌紧张的明显处也常为原发症灶处;若触及腹部包块时,应注意部位、大小、形状、质地、压痛情况、活动度等,并结合其症状和辅助检查,以区别炎性包块、肿瘤、肠套叠或肠扭转、尿潴留等。

叩诊:叩肝浊音界,胃肠穿孔或肠胀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炎性肿块、扭转的肠襻可呈局限性浊音区;腹膜炎渗液或腹腔内出血可有移动性浊音;膈下感染者在季肋区叩痛明显。

听诊:听肠鸣音,有亢进、气过水声,金属高调音是机械性肠梗阻的特征;腹膜炎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辅助检查 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腹腔内出血病人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腹腔内感染病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多升高。

尿常规:泌尿系结石的病人尿中有红细胞;梗阻性黄疸的病人尿胆红素检测为阳性。

便常规:急性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可见大量红、白细胞;消化道疾病的病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血、尿淀粉酶: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血、尿淀粉酶常升高。

肝功能:胆道梗阻和急性胰腺炎病人常有肝功能损害。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消化道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机械性肠梗阻时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内多个液气平面;麻痹性肠梗阻时可见肠管普遍扩张;胆结石或泌尿系结石时可见阳性结石影;肠扭转时钡剂灌肠可见典型的鸟嘴征;肠套叠时钡剂灌肠可见杯口征。

B超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的损伤、破裂和占位性病变;也可明确腹腔内有无积液、积血及其部位和量;胆囊或泌尿系结石可见强回声。

CT或MRI:对实质性脏器的破裂、腹腔内占位性病变及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极有价值。

血管造影:对疑有小肠、胆道等出血及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有帮助。

(3)内镜检查

胃镜:可发现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胃、十二指肠疾病。

ERCP:有助于胆、胰疾病的诊断。

肠镜:可见小肠、结肠及直肠病变。

腹腔镜:有助于部分疑难急腹症或疑有妇科急腹症的诊断。

(4)诊断性穿刺

腹腔穿刺:对不易诊断的急腹症,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做穿刺,若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多提示腹腔内脏出血;若是浑浊液体或脓性液体,多为消化道穿孔或腹腔内感染;若为胆汁样液体,常提示胆囊穿孔;若穿刺液的淀粉酶测定阳性提示急性胰腺炎。

阴道后穹窿穿刺:有助于女性病人盆腔积液、积血的诊断;异位妊娠时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液;盆腔炎病人穿刺可抽出脓液。

(三)处理原则

外科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应了解病人以前的疾病史或手术史,即可排除已根除性疾病,又对本次腹痛诊断治疗有帮助。应采取及时、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1.非手术治疗

(1)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

(2)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补液。

(3)给予解痉和抗感染药物治疗。

(4)观察辅助检查的动态变化,及时判断病情是否恶化。

(5)出现休克时,给予及时的抗休克治疗,同时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

2.手术治疗

(1)对诊断明确,如腹部外伤、溃疡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急性阑尾炎、完全性肠梗阻、异位妊娠破裂等需立即手术治疗。

(2)对诊断不明,但腹痛和腹膜炎体征加剧,且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应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治疗。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常需紧急手术,病人和家属常有恐惧不安的心理反应,评估其产生恐惧不安的原因,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病人家属及单位对手术治疗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身、心支持程度。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急性腹痛 与腹腔内脏器官炎症、扭转、破裂、出血、损伤和手术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腹腔内脏破裂出血、腹膜炎症导致的腹腔内液体渗出、呕吐、禁食水及胃肠减压等有关。

3.恐惧和焦虑 与腹痛、不了解疾病知识及手术有关。

4.潜在并发症 休克、出血、腹腔内感染和瘘等。

【护理目标】

1.病人腹痛得到缓解和控制。

2.病人未出现体液不足或体液不足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

3.病人和家属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减轻或消除。

4.病人未出现并发症或出现并发症能得到及时的观察、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有无伴随症状、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有无脱水、休克等表现。

2.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其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补液。

4.疼痛护理 一般遵医嘱可给予解痉类药物。在病情观察期间应慎用止痛药;对诊断明确的单纯性胆绞痛、肾绞痛等可给予解痉药和镇痛药;凡诊断不明或治疗方案未确定的急腹症病人应禁用吗啡、哌替啶类麻醉性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对已决定手术的病人,可以适当使用镇痛药,以减轻其痛苦。

5.遵医嘱及时应用抗感染药物等治疗。

6.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病人腹痛严重者;出现休克等并发症者应紧急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

(二)手术治疗的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一般吸氧24h。

2.体位 术后去枕平卧6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3.引流管的护理 定时挤压保持通畅,防止脱落、打折及受压,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离床活动时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引流切口的位置。

4.活动 卧床期间应被动活动双下肢,防止发生下肢静脉炎及静脉血栓。术后1~2d可离床活动。

5.饮食 术后2~3d,胃肠道功能恢复后遵医嘱进食不胀气流食、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出血:观察切口敷料有无血性液渗出、引流管是否有鲜红色血性液流出,监测生命体征。如引流管引出血性液每小时>100ml,连续3~4h不止;且有脉细数、血压下降、出冷汗等休克的表现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止血药物、抗休克等治疗,必要时手术止血。

(2)感染:①加强基础护理,防止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②半卧位,加强引流管护理,防止腹腔内感染。③敷料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更换,防止切口感染。

(3)瘘:①保持胃肠减压有效,以减轻胃肠吻合口的张力;加强营养的摄入,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如经引流管引出胃肠内容物,疑有胃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应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治疗;②如经伤口敷料渗出或引流管引出胆汁样液,疑有胆瘘的发生,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通畅,加强伤口皮肤的护理,静脉营养治疗;③如经伤口敷料渗出或引流管引出透明水样液,疑有胰瘘的发生,应禁食水,胃肠减压,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负压吸引,静脉营养治疗等。

【护理评价】

1.病人腹痛是否缓解或消除。

2.病人体液是否维持平衡,出现体液紊乱或休克是否得到及时纠正。

3.病人及家属的恐惧不安心理是否得到安慰和稳定,是否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4.病人未出现并发症,或出现并发症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2.积极治疗能诱发急腹症的各类疾病。

(1)如有溃疡病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禁食刺激性食物及生、冷、硬食物。

(2)胆道疾病和慢性胰腺炎者应适当控制油腻食物。

(3)急性胰腺炎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并戒酒。

(4)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应禁食柿子、山楂及年糕类食物。

(5)生育年龄的妇女如有月经不正常应及时就医。

3.急腹症行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应离床活动,以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王春敏)

临床思维

1.常见外科急腹症有哪些疾病?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2.男性,车祸后被送入急诊室,诉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测体温36.2℃,脉搏106/min,血压90/60mm Hg,周身皮肤微汗,腹部CT示肝损伤。请分析:

(1)该病人还应做哪些辅助检查?

(2)非手术治疗期间应给予哪些护理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