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intracerebral abscess)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引起化脓性炎症和局限性脓肿。脑脓肿多为单发,也有多发,可发生在脑内任何部位。以青中年占多数。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耳源性与鼻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脓肿最多见,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源性脑脓肿由邻近鼻旁窦(副鼻窦)化脓性感染侵入颅内所致。如额窦炎、上颌窦炎。
(2)血源性脑脓肿:约占脑脓肿的1/4,多由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细菌栓子经动脉血行播散到脑内而形成脑脓肿。
(3)外伤性脑脓肿:继发于开放性脑损伤。致病菌经创口直接侵入或异物、碎骨片进入颅内形成。
(4)隐源性脑脓肿:原发感染灶不明显或隐蔽,抵抗力弱时,脑实质内隐伏的细菌发展为脑脓肿。
2.病理生理 脓肿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三期:①急性脑膜炎、脑炎期:化脓菌侵入脑实质,病灶中心部逐渐软化、坏死,出现很多小液化区,周围脑组织水肿。②化脓期:脑炎软化灶坏死、液化,融合形成脓肿,并逐渐增大。③包膜形成期:一般经1~2周,脓肿外围的肉芽组织由纤维组织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而初步形成脓肿包膜,3~4周或更久脓肿包膜完全形成。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1)全身及颅内感染症状:病人除有原发感染灶症状外,病变初期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困倦、全身无力及颈部抵抗等全身及颅内感染症状。
(2)颅内压增高症状:临床急性脑膜炎的症状逐渐消退,而随着脑脓肿包膜形成和脓肿增大,颅内压再度增高且加剧,甚至可导致脑疝形成或脓肿破溃,使病情迅速恶化。
(3)局灶症状:根据脑脓肿性质和部位出现不同的局灶定位症状。额叶脓肿表现昏睡、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颞叶脓肿出现视野缺损、同侧瞳孔散大、对侧偏瘫等。小脑半球脓肿常伴有眼球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可显示颅骨与鼻旁窦、乳突的感染灶。偶见脓肿壁的钙化或钙化松果体向对侧移位。外伤性脑脓肿可见颅内碎骨片和金属异物。
(2)颅脑CT及MRI检查:CT可示脑脓肿周围高密度环形带和中心部的低密度改变。MRI对脓肿部位、大小、形态显示的图像信号更准确。
(三)处理原则
1.抗感染治疗 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2.降低颅内压 常采用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3.手术治疗 脓肿局限、包膜形成后行脓肿穿刺术、脓肿引流术或脓肿切除术。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体温升高 与颅内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脑疝。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及时发现脑疝的先兆症状。
2.降低颅内压 遵医嘱甘露醇等高渗溶液快速、静脉滴注。
3.抗感染、控制体温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注意观察疗效,同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措施控制体温。
4.营养与补液 可行全胃肠外营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
5.脓腔引流的护理
(1)有效引流:引流管置于脓腔中心,采取利于引流的体位,引流袋应低于脓腔30cm。
(2)冲洗:为避免颅内感染扩散,须在术后24h、创口周围初步形成粘连后方可进行冲洗;先用生理盐水缓慢注入腔内,再轻轻抽出,注意不可过分加压,冲洗后注入抗菌药,然后夹闭引流管2~4h。
(3)拔管:脓腔闭合后拔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