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列腺癌病人的护理

前列腺癌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家族前列腺癌病史的人群有较高的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性,高脂肪饮食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接触金属镉等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美籍非洲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远远高于白种人。化疗可作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或用于消灭潜在的转移灶。

前列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原因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因 尚未完全清楚,与环境、种族、遗传、性激素、饮食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有家族前列腺癌病史的人群有较高的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性,高脂肪饮食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接触金属镉(烟草、碱性电池、焊接工业等有接触这种金属的可能)等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美籍非洲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远远高于白种人。

2.病理 最常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为多发病灶。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占95%,其次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等。较常见的转移途径是血行和淋巴,以血行转移到脊柱、骨盆最多见。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进展期肿瘤生长可以挤压尿道,直接侵犯膀胱颈部和三角区,病人出现排尿困难、刺激症状;晚期骨转移病人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可出现下肢无力、疼痛。

(2)体征: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质地坚硬,表面有结节,前列腺增大可不明显。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可升高,PSA是前列腺癌最具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但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炎等也可升高,故定性诊断也有一定局限性。另外,当前列腺癌骨转移时,测定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可升高。

(2)影像学检查:CT、MRI检查可了解前列腺癌的局部及其周围情况,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的意义。B超检查可为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精确定位,同时也能观察到前列腺周围的肿瘤浸润情况。

(3)前列腺活检: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确诊的检查,并为治疗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三)处理原则

治疗方法有手术、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等。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适于Ⅱ期、年龄较轻及能耐受手术患者,是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首选全激素阻断疗法,即药物去势(LHRH激动药)或手术去势(切除睾丸)加服抗雄激素药物,适于Ⅲ期或Ⅳ期患者。放疗多采用内放射治疗,即在B超或CT监视下,将小的放射性棒均匀地置于前列腺内而达到局部治疗作用,对骨转移病灶局部放疗也可以缓骨痛症状。化疗可作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或用于消灭潜在的转移灶。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评估病人对病情、检查及治疗的认知程度和承受能力,有无焦虑或恐惧心理反应。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排尿异常 与肿瘤引起尿道梗阻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肿瘤夺取机体营养及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3.疼痛 与癌肿侵犯压迫神经及骨转移有关。

4.焦虑或恐惧 与对肿瘤的疾病及其治疗措施与预后的认知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参考泌尿系疾病常规护理或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或肿瘤病人的护理。

【健康教育】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不吸烟、少饮酒。注意均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乐观豁达。按医嘱定期复查、复诊与治疗,如进行肛提肌训练改善尿失禁,定期更换膀胱造瘘管防止感染与结石形成,定期测定PSA的变化以判断预后等。

(沈开忠)

临床思维

患者,男,67岁,以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周来院就诊,经B超及膀胱镜检查证实膀胱左侧壁有一1.2cm×1.1cm×1.0cm大小菜花样肿块,浅红色,有蒂且细长,遂收治入院。请分析:

(1)患者血尿的原因是什么?能帮助确诊的检查是哪个?

(2)该患者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法?治疗后及早发现或预防复发的措施是什么?

(3)提出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是什么?

(4)阐述膀胱内灌注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