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头下型和经颈型骨折为关节囊内骨折,由于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大部分中断,使骨折不易愈合,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底型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由于骨折端血供良好,骨折较易愈合。嵌插骨折病人,有时仍能行走或骑自行车,应引起注意。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完全愈合后患肢方可负重。

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是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1.病因和分类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颈脆弱,加之髋周肌群退变,在滑倒、床上跌下轻微外力等作用下,下肢突然扭转致股骨颈发生骨折。青壮年一般在严重创伤时可发生。

(1)按骨折线的部位分类。①头下骨折;②经颈骨折;③基底骨折。头下型和经颈型骨折为关节囊内骨折,由于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大部分中断,使骨折不易愈合,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底型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由于骨折端血供良好,骨折较易愈合。

(2)按骨折线角度分类。①内收型骨折:骨折线远端与两髂嵴连线形成的角度(Pauwells角)>50°,为不稳定性骨折;②外展型骨折:Pauwells角<30°,为稳定性骨折。

2.临床表现 受伤后髋部疼痛、移动患肢疼痛加剧、下肢活动受限;患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髋部有压痛及轴向叩击痛,即叩打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时髋部疼痛。股骨大转子有明显上移突出。嵌插骨折病人,有时仍能行走或骑自行车,应引起注意。

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稳定性。

3.处理原则

(1)牵引复位、外固定:对无明显移位或稳定性骨折,采用持续皮牵引、骨牵引或石膏固定方法进行复位和固定,患者持续卧硬件板床6~8周;或皮牵引、骨牵引一段时间,再进行X线下的手法复位。

(2)闭合复位内固定:对于内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应尽早给予皮牵引或骨牵引复位,经皮多枚骨圆针或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

(3)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牵引难以复位、有移位的骨折,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4)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适用于股骨头下型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或股骨头旋转的老年患者,陈旧性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者等情况。

4.护理要点

(1)保持适当体位,防止骨折移位:卧硬板床,患肢制动,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外旋或脱位。更换体位时,患肢避免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

(2)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

(3)功能锻炼

①骨折复位后,尽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等功能锻炼,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萎缩、关节僵硬。

②髋关节功能锻炼: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周后,帮助病人坐在床边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动作要缓慢,范围、幅度、力量由小到大,指导病人借助吊架或床栏更换体位;2~3周时允许下床活动,指导病人在有人陪伴下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

③非手术治疗病人8周后可逐渐在床上坐起,但避免交叉盘腿;3个月后可使用拐杖在患肢不负重情况下练习行走;6个月后弃拐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患肢方可负重。

(4)预防压疮: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定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