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原体毒力的判断指标

病原体毒力的判断指标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在不同的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病原体可因环境、药物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增强,如肺鼠疫;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防御能力这两个因素。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袭力

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有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人体,如钩端螺旋体和血吸虫尾蚴等;有些病原体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先黏附在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表面,再进一步侵入组织细胞,产生酶和毒素,引起病变,如霍乱弧菌需要先黏附于肠黏膜表面,才能定植并分泌肠毒素;病原菌的荚膜能够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菌毛能黏附在黏膜上皮表面,也能增强其侵袭力。病毒常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内。

(二)毒力

毒力包括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是指革兰阳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具有酶活性的毒性蛋白质。内毒素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脂多糖,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其他毒力因子中,有一些具有穿透能力(如钩虫丝状蚴),有一些具有侵袭能力(如痢疾杆菌),还有一些具有溶组织能力(如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许多细菌还能分泌一些针对其他细菌或免疫力的毒力因子,如克服正常菌群的毒力因子、对抗体液免疫的毒力因子、对抗巨噬细胞的毒力因子等。

(三)数量

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在不同的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

(四)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药物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一般情况下,经过人工多次转代培养,可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但免疫原性保留。如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BCG)。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增强,如肺鼠疫;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