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室消毒隔离制度有哪些

病室消毒隔离制度有哪些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隔离指把传染病人及带菌者在传染期间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隔开,暂时避免接触,并将传染病人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病原体向外传染和扩散。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及危重病人有强烈的传染性时,应住单间隔离。传染病人住院期间为防止交叉感染,不得随意离开病室,只能在病室内活动。适用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熟练掌握隔离知识,正确实施隔离技术,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基本要求。

(一)隔离的定义

隔离指把传染病人及带菌者在传染期间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隔开,暂时避免接触,并将传染病人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病原体向外传染和扩散。

(二)隔离的基本原则

1.病房与病室 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消毒液浸湿的足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另挂避污纸。病房和病室内墙壁上应悬挂消毒、隔离制度及家属陪伴和探视制度。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

2.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和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划并集中进行。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尽力解除患者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

3.病人及其家属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传染性分泌物3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医师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家属陪伴或探视时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三)传染病区的设置要求

1.传染病区的划分 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水源、食堂和其他公共场所。传染病区应设有多个出入口,工作人员与病人应经过不同的通道出入。

2.隔离单位的划分 以传染病人为单位,每位病人有单独的生活环境和用具与其他病人隔开;以传染病种为单位,同种传染病的病人,可住在同种病室,但应与其他病种的传染病人相隔离。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及危重病人有强烈的传染性时,应住单间隔离。

3.区域的划分

(1)清洁区:指未与传染病人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工作人员会议室、更衣室、值班室、配膳室及库房等。

(2)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半污染区。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内走廊、病室的缓冲间、工作人员厕所等。

(3)污染区:凡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被病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区域称为污染区,如病房、病人洗浴间、厕所、入院处置间、传染科化验室等。

4.区域隔离要求

(1)清洁区隔离要求:①工作人员不得穿隔离衣、穿工作服、戴口罩、戴帽子、穿隔离鞋进入清洁区;②病人及病人接触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

(2)半污染区的隔离要求:①工作人员进入半污染区一般不穿隔离衣,穿工作服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②病人不得进入半污染区;③治疗室内清洁物品、未被污染或已消毒的医疗器械和药物须与污染物品严格分开放置,由病室带回的物品应先消毒后放在一定的位置。

(3)污染区隔离要求:①对工作人员的隔离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按要求穿隔离衣、戴口罩、戴帽子、穿隔离鞋,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具。避免病人对着自己打喷嚏、咳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清洗消毒。污染的手不能触摸自己的五官及非污染物品,直接、间接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必须认真清洗双手。污染区内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准带出。②对病人的隔离要求。传染病人入院须经病区污染端进入,更换的病人服、换下的衣服及物品,经消毒处理后由家属带走或由医院统一管理;传染病人出院时须经卫生处置后,换上清洁衣服,由病区清洁端出院。传染病人住院期间为防止交叉感染,不得随意离开病室,只能在病室内活动。告诉病人及其家属,污染物品及信件等未经消毒不能随意拿出院外,以免病原体污染外界。

(四)隔离的种类及要求

根据传染途径及传染性强弱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隔离。

1.严密隔离 采用黄色隔离标志。适用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1)病室:要求设内、外走廊和独立的卫生间。病人由外门进入病室,室内有通向内走廊的门,外设有缓冲间及洗手设施,内走廊的墙上安装双侧推拉递物柜;病室的空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次,病室的墙壁、地面、家具需每天用消毒液擦拭1次;病室内物品应固定、专用,所有用物一经进入病室,均视为污染,污染物品应装双层污物袋并标记,必须经严密消毒后送出销毁或洗消处理。分泌物、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废弃。门口应设有用消毒液浇洒过的足垫,门把手应包以消毒液浸湿的布套;门上应挂“严密隔离”的标记,不得随意开启门窗。

(2)病人:单间隔离,病原体相同者可同住一室。病人禁止出病房,禁止陪护、探视。如病人必须移出,应妥善覆盖,防止在转移过程中污染环境和他人。霍乱病人要设立洞床,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便器需严密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一切用具均须严格执行终末消毒1~3次,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应穿隔离衣,换隔离鞋,戴口罩、帽子及手套;须密切接触病人,有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应戴护目镜,必要时戴防护面具;离开病室时应消毒双手,脱去隔离衣、鞋。有呼吸道感染或手指皮肤破损者,应停止接触此类病人。

感染暴发时,将病人分类于不同病室。必要时将病人分为已感染组、可能感染组、未感染组分组护理。如果病原微生物仍有继续扩散的迹象,护理人员应固定各组。如上述措施仍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扩散,应停止收容,并报上级部门处理。

2.呼吸道隔离 采用蓝色隔离标志。适用于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支原体肺炎等。

(1)病室:门应紧闭,通向内走廊的门外设有二道间及洗手设施,病室内应有特殊的通风装置;病室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每天2次;通风每天3次;地面擦拭每天2次。

(2)病人:同一病种病人,可同住一室。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为2m;病人不能外出,需到其他科室就诊时,须戴口罩;病人的体液、体液污染过的物品须进行消毒处理;病人所用食具,痰杯等应予隔离;食具每餐消毒,痰杯每天消毒。呼吸道分泌物应予消毒后废弃。病人有必要离开病室时,必须戴口罩。

(3)工作人员:接触病人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接触病人或可能污染物品,护理下一名病人前应洗手。

3.消化道隔离 采用棕色隔离标志。适用于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等。

(1)病室:地面、墙壁每天用消毒液擦洗;病房设纱门、纱窗,做好灭蝇、防蝇及灭蟑螂工作,病室内应无蝇,无蟑螂。

(2)病人:不同病种的病人,最好分室收住,如条件不允许,不同病种也可同住一室,但每个病人之间必须实行隔离,床边挂上“床边隔离”标记;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要严格消毒,食具、便器要专用,用后消毒;督促病人饭前便后要洗手,控制彼此之间的相互接触;病人之间不得交换报纸、用具、食物等;病人不得随意离开隔离单位;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等均须消毒,指导病人饭前便后洗手。

(3)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接触污物时需戴手套,护理不同的病种需更换隔离衣;接触病人或病人污物后,护理下一名病人前应严格洗手。

4.接触隔离 采用橙色隔离标志。用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传染病,如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咽炎或肺炎、新生儿淋球菌眼结膜炎、狂犬病、皮肤炭疽病等。

(1)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室收住,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同住一室。

(2)病人: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用过的敷料应焚烧。病人出院或死亡,病室须进行终末消毒。病人用品不得转交他人应用,一切污染用品,须严密消毒后方可使用。污染物应装袋并标记,送出销毁或洗消处理。

(3)工作人员:接触病人需穿隔离衣、戴手套、戴口罩,接触不同的病人需更换不同的隔离衣并洗手;为病人换药时应带橡胶手套,手上有破损者,应停止接触此类病人。接触病人污染物后,护理下一名病人前应洗手。

5.血液和(或)体液隔离 采用红色隔离标志。适用于经血液、体液及血制品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梅毒等。

(1)病室: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同住一室。个人卫生不能自理或出血不易控制、易污染者单间隔离。

(2)病人: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销毁或装入污物袋中,做好标记,送出病房做好彻底消毒或焚烧;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有条件时使用一次性用品。

(3)工作人员:血液、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接触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护目镜;接触病人或血液后,要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洗手后,再接触其他病人。工作中严防被注射针头等利器刺伤,病人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应放入防水、耐刺并有标记的容器内,送出焚烧或灭菌等无害化处理。

6.昆虫性疾病隔离 适用于以昆虫作为媒介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斑疹伤寒、回归热、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黑热病、疟疾等。

(1)病室:要有严密的防蚊设备、灭蚊措施。

(2)病人:由虱子传播的疾病,病人需洗澡、更衣、灭虱处理后才能进入病室,病人衣被需灭虱消毒。

7.结核病隔离 采用灰色隔离标志。适用于痰菌阳性或胸部X线片显示活动性阴影的肺结核及喉结核病人。

(1)病室:同病种病人可同住一室,关闭门窗要有特殊的通风装置。

(2)病人:病人的污染物应彻底清洗,消毒后销毁。

(3)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应戴口罩,穿隔离衣。接触病人、污物后,护理下一名病人前应洗手。

(五)常用隔离技术

1.工作帽的应用 戴工作帽可防止头发上的灰尘及微生物落下造成污染。工作帽大小要适宜,头发全部塞入帽内不得外露。每周更换2次,手术室或严密隔离单位,应每次更换。

2.口罩的应用 戴口罩可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口罩应盖住口鼻,系带松紧适宜,不可用污染的手触及;不用时不宜挂于胸前,应将清洁面向内折叠后,放入干净衣袋内。口罩一经潮湿,则病菌易于侵入,应及时更换。

3.避污纸的使用及处理 避污纸即为清洁纸片。使用避污纸拿取物品或做简单操作,保持双手或用物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手续。如收取污染的药杯,拿病人用过的物品,或拾取掉在污染区地面上的物件等,可垫避污纸以避免污染工作人员的手;以污染的手接触清洁物品时,可垫着避污纸,避免污染用物,如开自来水龙头,电源或门窗。使用避污纸时,要从上面抓取,不可掀页撕取,用后放进污物桶内集中焚烧。

4.洗手 六步洗手法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5.刷手 即利用机械及化学作用去除手上污物及微生物的方法,是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取无菌刷蘸肥皂乳(或肥皂块),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到上臂下1/2段,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无遗漏地刷洗3遍,每遍3min。刷洗时,双手稍抬高。每遍刷完后用流水冲去肥皂沫,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反流到手。刷洗毕,用无菌小毛巾依次拭干手、臂。手、臂不可触碰其他物品,如污染必须重新刷洗。

6.手消毒 消毒液泡手能有效地去除手上的微生物。常用泡手的消毒液有0.2%过氧乙酸、碘伏、氯己定(洗必泰)等。具体方法:刷洗后,双手及上臂下1/3伸入盛有消毒液的桶内,用无菌小毛巾轻擦洗皮肤5min,手不可触及桶口。浸泡毕,拧干小毛巾,揩去手、臂消毒液晾干,双手保持于胸前半伸位准备穿手术衣。

7.穿隔离衣

(1)作用: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避免相互间交叉感染;避免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

(2)操作方法:①戴好口罩及帽子,取下手表,卷袖过肘(冬季卷过前臂中部即可)。②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自己。将衣领两端向外折齐,对齐肩缝,露出袖子内口。③右手持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套入后露出。④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⑤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将领扣扣好,再扎好袖口(此时手已污染),松腰带活结。⑥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直到见边缘则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注意手勿触及衣内面。然后双手在背后将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系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