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型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含有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和舌咽肌麻痹等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因
(1)病原学: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亦称腊肠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有周鞭毛,可形成芽胞。按抗原性不同可分7种血清型,引起人类发病的主要是A型、B型和E 3型,各型在厌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毒力极强,无色、无臭、无味。本菌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干热180℃15min,煮沸5h,高压灭菌121.3℃20min方可灭活。毒素对酸有抵抗力,但不耐热。A型毒素80℃5min、B型毒素88℃15min可被破坏。
(2)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家禽、家畜及鱼类是主要传染源,病菌从动物肠道排出后,芽胞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污染食品后在缺氧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人类进食后发病。病人无传染性。
②传播途径:通过进食被肉毒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多见于腌肉、腊肉及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部分地区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酱、臭豆腐及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而发病。
③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无免疫力。
2.病理生理 肉毒杆菌外毒素经口侵入机体,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经消化道吸收入血主要作用于神经核、肌肉神经接头和自主神经末梢,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收缩运动障碍而致瘫痪。主要病理改变为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产生退行性变。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2~36h,可短至2h或长达10d。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
起病急骤,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胃肠炎症状较轻。病初可有头痛、头晕、眩晕、乏力、恶心、呕吐;稍后出现视物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眼肌麻痹的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咽肌麻痹,表现为咀嚼、吞咽、发音等困难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肌力低下主要见于颈部及肢体近端,腱反射可呈对称性减弱。体温一般正常,神志清楚,知觉存在。常有顽固性便秘、腹胀、尿潴留。病程长短不一,轻者4~10d逐渐恢复,但全身乏力及眼肌瘫痪持续较久。重者抢救不及时可在3~6d死于呼吸衰竭或继发感染。婴儿肉毒中毒,可因骤发呼吸麻痹而猝死,是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2.辅助检查
(1)细菌培养:取可疑食物及患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发现肉毒杆菌可确诊。
(2)动物实验:取可疑食物渗出液做动物实验,动物可出现外毒素所致的四肢瘫痪表现且迅速死亡可确诊。
(三)治疗原则
应早期洗胃、导泻,24h内注射多价抗毒素血清,并积极对症治疗。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同胃肠型食物中毒。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与眼肌麻痹引起视物不清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咽肌麻痹所致进食困难有关。
3.潜在并发症 窒息、呼吸衰竭。
【护理目标】
1.不发生受伤等意外。
2.保证机体需要量。
3.不发生窒息、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或及时得到控制。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 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 胃肠道症状较轻者可进食普通饮食,以满足机体对液体及营养的需要。有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
(二)病情观察
检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或继发感染的表现;观察病人眼肌麻痹的表现及进展情况,有无出现视物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和对光反射减退等;观察病人吞咽肌麻痹的表现及进展情况,有无咀嚼、吞咽、发音困难等;观察有无顽固性便秘、腹胀、尿潴留等症状。
(三)治疗与护理
1.对症治疗与护理 早期发现的病人可选用5%碳酸氢钠或1∶4 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口服50%硫酸镁导泻;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及要求,取得理解和配合,应在进食可疑食物后4h内进行洗胃和导泻,并按洗胃常规和导泻常规护理;吞咽困难者可鼻饲及静脉输液,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病人因眼肌麻痹而影响视觉功能,应注意环境安全,协助病人日常活动,以防受伤;有咽肌麻痹者应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并做好气管切开等抢救准备。
2.病原治疗与护理 及早应用多价抗毒血清(A型、B型、E型)对本病有特效,尤以病后24h内或肌肉出现瘫痪前注射最佳。剂量为每次5万~10万单位,静脉或肌内注射,必要时6h后重复给予同量1次。用药前先做血清敏感试验,阴性者可静脉注射,应缓慢注射,并观察病人的反应。阳性者先进行脱敏处理。为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注射前应备好抢救物品,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用药及给予肾上腺素、吸氧等抢救处理。
(四)心理护理
同胃肠型食物中毒。
【护理评价】
1.是否发生受伤等意外。
2.摄入营养能否保证机体需要量。
3.是否发生窒息、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或能否及时得到控制。
【健康教育】
1.对病人的指导 感染性食物中毒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可携带病菌,有传染性,应注意消化道隔离和消毒。胃肠型食物中毒较多见,预后良好。神经性食物中毒的预后与摄入毒素的量及治疗早晚有关,病死率较高。
2.预防疾病指导 做好饮食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指导病人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食品,不进食剩菜剩饭,不食用变质食品。特别应重视腊肉、罐头、火腿以及发酵豆制品的卫生质量。食品容器、砧板、刀具等应严格生熟分开使用,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一旦发现可疑病人,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且终止可疑食物的食用。遇有同食者发生肉毒中毒时,其余人员应立即给予多价抗毒血清1 000~2 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3次,以防发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