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钩虫病病人的护理

钩虫病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钩虫病的主要特征。贫血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虫种、数量及病人的营养状态有关。另外,孕妇钩虫病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的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口腔、皮肤、呼吸道等易于继发感染,故应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并发感染。在家治疗的病人,家属应督促病人按时服药,给予补充营养,保证休息。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十二指肠钩虫和(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临床特征有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及劳动力下降。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儿童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等。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因

(1)病原学: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雌虫较粗长,雄虫细短,尾部有交合伞。钩虫生活史包括虫卵、幼虫(可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成虫几个阶段。成虫形态细长,灰白色,长约1cm,呈C形弯曲。成虫寄生于小肠的上段,以空肠为主。成熟的雌性十二指肠钩虫,每天平均产卵10 000个以上;美洲钩虫约为5 000个。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经24~48h发育为杆状蚴,杆状蚴在5~7d经2次蜕皮发育为具感染性的丝状蚴。丝状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周之久。当接触人体皮肤、黏膜时,可侵入人体。感染性幼虫经局部微血管或淋巴管进入右心至肺,穿破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沿支气管上行至咽部,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而达小肠,经3~4周发育为成虫,并附着于肠黏膜。从感染至粪便中排出钩虫卵,一般需4~7周。成虫的寿命为2~5年,但大多数在1~2年内被排出体外。

(2)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钩虫病病人和带虫者。含钩虫卵的粪便未经处理就当肥料应用,使农田成为重要的感染场所。

②传播途径:钩虫的幼虫(丝状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农田作业是感染的重要来源。如赤足行走、下田劳动时接触污染的土壤被感染。也可因进食含有丝状蚴的蔬菜或生水,直接经口感染。

③人群易感性:任何性别和年龄段人群均可被感染,但以青壮年农民为多。并可多次重复感染。

④流行特征:钩虫感染遍及全球,多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流行地区甚广,农村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

2.病理生理 丝状蚴从皮肤侵入人体,可导致局部皮肤充血、水肿及中性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当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部点状出血及炎性病变。钩虫成虫借口囊咬附在肠黏膜上,以摄取血液、组织液与肠黏膜为食,且不断变换吸附部位,同时分泌抗凝物质,使被咬附的黏膜伤口不断渗血,渗血量远多于被吸血量,终因慢性失血而导致贫血。长期严重贫血与缺氧可引起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及退行性变。儿童期严重感染可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大多数为轻度感染者,无临床症状,约10%的较重感染者出现较大差异的临床症状。

(1)幼虫引起的临床表现

①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地痒疹”等。皮炎多发生于手指或足趾间、足缘、下肢皮肤或臀区。丝状蚴侵入处,皮肤局部有烧灼感或针刺感,继之出现充血性斑点或丘疹,伴奇痒,于1~2d变为疱疹。一般7~10d症状消失,皮损自行愈合。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脓疱。

②钩蚴性肺炎:感染后1周左右,由于大量钩蚴移行至肺部,病人出现咽部发痒、咳嗽、咳痰等症状,尤以夜间为甚。重者痰中带血,伴有阵发性哮喘、声音嘶哑等症状与低热,持续数周。肺部可闻及干啰音或哮鸣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或点片状浸润阴影,数日后自行消失。

(2)成虫寄生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症状和肠黏膜创口引起多种消化道症状。

①贫血症状。是钩虫病的主要特征。表现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精神不振,劳动力减退和不同程度的头晕、眼花、耳鸣,劳动后心悸与气促。重症贫血可出现心力衰竭,伴低蛋白血症者,常有下肢水肿,甚至出现腹水与全身水肿。贫血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虫种、数量及病人的营养状态有关。一般而言,十二指肠钩虫的危害性比美洲钩虫为重。

②消化系统症状。多在感染后1~2个月出现,早期食欲多亢进,劳动力反而下降,可有上腹隐痛不适、腹胀等。类似溃疡病,疼痛常无节律性。重症感染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等“异嗜症”。后期食欲缺乏,出现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另外,孕妇钩虫病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妊娠期由于需铁量增加,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新生儿死亡率增高。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常有不同程度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数减少,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数略增多。血清铁浓度显著降低,一般在9μmol/L以下。

(2)骨髓象:可见造血旺盛,红细胞发育阻滞于幼红细胞阶段,中幼细胞显著增多。骨髓游离含铁血黄素与铁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3)粪便检查:常用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钩虫虫卵。也可做钩虫培养。

(三)治疗原则

主要是驱虫治疗和对症治疗。在钩蚴感染24h内可用左旋咪唑涂肤药或15%阿苯达唑软膏涂擦患处皮肤。驱虫治疗可选用阿苯达唑(肠虫清)或甲苯达唑,具有杀死成虫和虫卵的作用。但其驱虫作用缓慢,感染较重者需多次反复治疗。有贫血者可口服铁剂纠正,严重贫血,尤其孕妇、婴幼儿,可给予小量输血。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因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及劳动能力下降,是否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慢性失血、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局部钩蚴性皮炎有关。

4.有继发感染的危险 与严重贫血缺氧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5.焦虑 与缺乏本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

1.消化道症状减轻或消失,摄取营养合理,体力增强。

2.贫血程度减轻,贫血相关症状消失。

3.皮肤皮疹消退,无感染。

4.焦虑、紧张情绪缓解,表情轻松。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含铁丰富的食物。驱虫期间宜给予半流质饮食,忌食油腻及粗纤维食物。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进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每日大便次数、性质。对有腹部不适、腹痛的病人应注意腹痛性质、部位、时间、进食和疼痛发作有无规律。

2.生命体征的观察:严重贫血者监测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三)治疗与护理

1.对症治疗与护理 贫血时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贫血的原因以及钩虫病的感染过程,临床经过、防治方法及疗效。贫血较轻者可从事轻体力活动,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严重贫血的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口腔、皮肤、呼吸道等易于继发感染,故应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并发感染。增加营养,纠正贫血,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严重贫血者,应遵医嘱先纠正贫血,再驱虫治疗,以免加重不适。

2.病原治疗护理 遵医嘱使用驱虫药物,阿苯达唑(肠虫清),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400mg,顿服,10d后重复给药1次。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重度贫血病人,一旦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尿量减少、水肿等可能并发心力衰竭,立即报告医师并给予吸氧等相应处理。

(五)心理护理

病人缺乏相应的防治知识,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本病的传染过程、病后贫血的原因,并说明本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以解除病人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叙述减轻贫血的相关知识以及贫血相关症状消失原因。

2.病人能否叙述营养失调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食物,每日摄取所需的营养物质,自觉配合饮食管理,营养状况改善。

【健康教育】

1.对病人的指导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钩虫病的感染过程,临床经过、治疗、预防方法。指导病人及其家属配合驱虫治疗。说明服用铁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家治疗的病人,家属应督促病人按时服药,给予补充营养,保证休息。嘱病人于治疗后1个月内复查粪便,如仍有钩虫卵,可重复驱虫1次。

2.预防疾病的指导 做好钩虫病的防治宣传工作,重点是使疫区群众懂得预防钩虫病的重要性和具体预防措施,搞好环境卫生,不随地大便,加强粪便管理,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变施肥和耕作方法,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赤足下田劳动,不生食含钩蚴的蔬菜,有赤足劳动、局部出现症状者,应定期检查,以便早发现及时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