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虫病病人的护理

丝虫病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知寄生于人体的丝虫共有8种,在我国仅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两者可混合感染。丝虫病的病变主要在淋巴管和淋巴结。晚期丝虫病人常常出现乳糜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免延误治疗。丝虫病病人由于病程长,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应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家庭经济情况等。

丝虫病(filariasis)是指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系统、皮下组织等部位所致的疾病。目前已知寄生于人体的丝虫共有8种,在我国仅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两者可混合感染。临床表现急性期为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慢性期为淋巴水肿、象皮肿。也有无临床症状而血内有微丝蚴者,被称之“丝虫感染”。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因

(1)病原学:班氏和马来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内,外形乳白,细长如线,两端稍尖,表面光滑,雌雄异体,但常缠结在一起。马来丝虫较班氏丝虫短小,两者形态及内部结构完全相同,其寿命可达10年以上。丝虫的幼虫称微丝蚴,胎生,游动如蛇,在人血液中可存活2~3个月,具有夜现周期性,白天多丛集在肺毛细血管内,夜晚则出现在人体周围血液中。班氏和马来微丝蚴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可做种别鉴定。

丝虫生活史分两个阶段:幼虫在蚊体内发育、成虫在人体内发育,蚊为中间宿主,人是惟一的终宿主。当蚊子叮咬带有微丝蚴的人血液时,便把微丝蚴吸入体内,大约经14d,蚊子再吸血时,微丝蚴迅速侵入人的淋巴管,逐渐移行到淋巴结,并逐步发育为成虫,可存活10~15年。

(2)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班氏丝虫只感染人,微丝蚴血症者为惟一传染源,马来丝虫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猴、猫等多种哺乳动物,感染动物亦可成为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为蚊虫,当含有微丝蚴的蚊在吸血时将微丝蚴注入人体。

③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以20~50岁人群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人体感染丝虫后仅产生低水平免疫力,故可反复感染。

④流行特征:班氏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本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季节以每年5~11月份为高。马来丝虫病仅限于亚洲流行,主要流行于东南亚,丝虫病在我国的流行遍及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病理生理 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与宿主的机体反应性、感染的虫种、程度和次数以及虫体的发育阶段、寄居部位和成活情况等因素有关。丝虫的感染期幼虫、成虫和微丝蚴以及其代谢产物都具有抗原性,机体可产生对抗丝虫的特异性抗体。幼虫和成虫的分泌物及代谢产物,以及死虫及其分解产物均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晚期丝虫病与丝虫成虫阻塞淋巴流有重要关系。人体对丝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既不能彻底消除已感染的虫体,也不能防止再感染。

丝虫病的病变主要在淋巴管和淋巴结。急性期在淋巴管可出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管壁增厚,管内形成淋巴栓,浸润的细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以死亡的成虫和微丝蚴为中心形成丝虫性肉芽肿,周期浸润大量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慢性期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淋巴液淤积,出现凹陷性淋巴液肿,以后淋巴管壁出现管腔变窄而导致淋巴管阻塞。阻塞部位远端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淋巴液流入周围组织、器官,不断刺激局部组织,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皮下组织增厚、变粗、皱褶、变硬,形成象皮肿。阻塞部位不同,病人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潜伏期4个月至1年,感染后50%以上的病人无临床症状而成为带虫者。

(1)急性期:为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四肢均可发生,以下肢为多见。淋巴管炎俗称“流火”,为逆行性,发作时皮下可见一条离心性红线。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斑氏丝虫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病人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有些病人可仅有寒热而无局部症状,可能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表现。出现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征的丝虫病人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透视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

(2)慢性期:由淋巴系统增生及阻塞所致。

①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曲张。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腹股沟及腹部,扪诊似海绵样包囊,穿刺可得淋巴液,并可找到微丝蚴。淋巴管曲张多见于精索、阴囊及股内侧,阴囊淋巴管曲张可与淋巴阴囊同时存在,出现阴囊肿大、皮肤增厚、皱纹增加。

②鞘膜腔积液。精索及睾丸淋巴管阻塞所致睾丸鞘膜积液,轻者无症状,积液多者可有重垂感。表现为阴囊增大,皮肤紧张,皱褶消失,透光试验阳性,穿刺液中可找到微丝蚴。

③淋巴水肿与象皮肿。为晚期常见症状,由于淋巴阻塞所致淋巴水肿,最终可发展成象皮肿,表现为凹陷性水肿,皮肤增厚、增粗、变硬,皱褶加深,疣状结节,继发感染后不易愈合,形成慢性溃疡。发生部位依次见于下肢、阴囊、阴茎、阴唇、上肢、乳房等。

④乳糜尿。为晚期表现,常突然或间歇性发生,发作前可无症状,也可有畏寒、发热、腰部酸痛等症状,伴有乳白色尿,或伴有血尿,放置后可分为3层,沉淀物中可能找到微丝蚴。乳糜尿在膀胱内易凝结成块,阻塞尿道而发生排尿困难。

2.辅助检查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10~20)×109/L,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占20%以上,当继发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2)微丝蚴检查:是确诊丝虫病的重要依据,晚10时至次日凌晨2时检出率较高。采自外周血液,应用涂片法、鲜血法、浓集法、白天诱出法及微孔膜过滤法等可检出微丝蚴。

(3)各种体液微丝蚴检查:包括鞘膜积液、乳糜尿、淋巴液、乳糜腹水、心包积液等。

此外,还可通过组织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三)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海群生治疗常能治愈。晚期病例难以迅速奏效,然而反复多疗程的海群生治疗仍可望治愈,还要配合其他辅助疗法,必要时还可施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效果往往不一定理想。晚期丝虫病人常常出现乳糜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丝虫病病人由于病程长,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四处求医效果欠佳,导致经济上不堪重负。乳糜尿形成蛋白凝块,导致排尿困难、腹胀、腹痛,反复发作易产生焦虑、恐惧心态。病人缺乏对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原则、护理措施与技巧的了解,家庭护理缺陷。因此,应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家庭经济情况等。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体温过高 与丝虫感染有关。

2.皮肤红肿、疼痛 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象皮肿有关。

4.潜在并发症 继发感染、乳糜尿等与象皮肿、肾盂淋巴管受损等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体温下降至正常,不适感减轻。

2.皮肤红肿消退,疼痛症状减轻、消退。

3.象皮肿无继发感染。

4.不发生乳糜尿。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发热或疼痛病人需卧床休息,乳糜尿者应当注意选用低脂高蛋白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多饮水,避免重体力活、爬楼梯、登高等活动。

(二)病情观察

早期病人观察体温及局部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所致红肿、疼痛等情况。晚期病人要注意乳糜尿的发生及象皮肿继发感染等现象出现。

(三)治疗与护理

1.对症治疗与护理

(1)发热:高热者可用温水擦浴或置冰袋,忌用乙醇擦浴,必要时使用小剂量解热药。

(2)疼痛:抬高患肢,局部冷敷。

(3)睾丸炎及鞘膜积液者,使用阴囊丁字带固定。

(4)象皮肿病人要每天至少清洗一次患部,皮肤皱褶部要进行彻底清洗,穿宽松、柔软、透气的鞋袜,保持干燥。

2.病原治疗与护理 病原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海群生对两种丝虫均有杀灭作用,对马来丝虫的疗效优于斑氏丝虫,对微丝蚴的作用优于成虫。短程疗法:1.0g~1.5g,夜间顿服,连服2~3d,总剂量3.0g,或每次0.75g,2/d,连服2d。适用于马来丝虫病的大规模治疗;中程疗法:每日0.6g,分2~3次口服,连服7d,总剂量为4.2g。适用于重度感染者及斑氏丝虫病;长程疗法:0.5g每周1次,连服7周,总剂量3.5g,此法阴转率高,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病人服药后可因大量微丝蚴的死亡而引起变态反应,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伊维菌素、呋喃嘧酮对微丝蚴与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对两种丝虫均有良好效果。

(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患部皮肤有损害和感染时,可用高锰酸钾浸敷,并在患部涂敷抗细菌和真菌的软膏,如氧氟沙星软膏等,药膏不宜涂得太厚。

(五)心理护理

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关心体贴病人,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向病人讲解丝虫病的病因、治疗新进展及护理措施等,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自理能力差的病人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消除顾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评价】

1.病人体温是否下降至正常,不适感是否减轻。

2.皮肤红肿是否消退,疼痛症状是否减轻、消退。

3.象皮肿是否有继发感染。

4.是否发生乳糜尿。

【健康教育】

1.对病人的指导 应在病人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心理、饮食、服药、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教会病人自助自护的技巧。

2.预防疾病指导 预防本病重点在于灭蚊防蚊和治疗微丝蚴携带者。普查普治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

链接 如何预防丝虫病

在流行区居住的人,可采用海群生食盐全民食用法。如为外来人口进入流行区,可用海群生片150mg,每月服1次,可达到预防效果。

(曹雪霞 金 萍)

思考题

1.患儿,5岁,家住农村,经常性出现脐周阵发性疼痛,伴食欲缺乏、夜间磨牙、异食癖,大便曾自行排出白色虫体。

请分析:

(1)该患儿初步考虑是什么疾病?

(2)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

(3)怎样预防该病的发生?

2.男性,25岁,农民,发热,伴全身乏力,出现腹股沟淋巴结大、疼痛,沿股内侧可见一离心性红线,反复发生,外周血WBC 12×109/L,N 0.60,E 0.30。

请分析:

(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制订护理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