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结膜炎以前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临床上常见春季角结膜炎和泡性角结膜炎两种。春季角结膜炎又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反复发作、多在春夏季节发病。泡性角结膜炎是由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免疫反应性疾病。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了解家族过敏史、有无常年反复发病及有无季节的特点,接触过敏原后症状是否有加重的特点。
2.病因
(1)春季角结膜炎病因不确定,可能是Ⅰ、Ⅳ型超敏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认为和花粉过敏有关,各种微生物的蛋白质成分、动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致敏。
(2)泡性角结膜炎是由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认为是对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球孢子菌属及沙眼衣原体等微生物蛋白的变态反应。
3.临床表现
(1)春季角结膜炎眼部患者眼部奇痒,黏丝状分泌物,夜间加重,有家族过敏史。按病变部位可分3型:①睑结膜型,球结膜呈典型的暗红色,上睑结膜呈硬而扁平的肥大乳头,呈铺路石样。下睑结膜可出现弥散的小乳头。②角结膜缘型,多见于黑色人种,角膜缘充血、结节,外观呈黄褐色或深红色增厚的胶状物。③混合型,上述两种表现同时存在。
(2)泡性角结膜炎常有轻微异物感,如侵犯角膜,有明显角膜刺激征:刺痛、畏光、流泪及眼睑痉挛。①泡性结膜炎:在睑裂部球结膜上出现灰红色微小结节隆起,其周围结膜有局限性充血,其结节顶部易破溃形成浅表溃疡,愈合后不留瘢痕;②泡性角膜炎:角膜上有灰白色点状浸润,角膜基质层受累,愈合后可遗留角膜薄翳;③泡性角球结膜炎:在角膜缘及附近球结膜可见单个或多个灰白色小结节,周围结膜充血,如有溃疡形成,愈合后在角膜缘可遗留浅淡瘢痕。
4.辅助检查 春季角结膜炎,结膜分泌物涂片和Trantas结节活检行Giemsa染色,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嗜酸性颗粒。
5.治疗原则 以局部用药为主,春季角结膜炎有自限性,短期用药可减轻症状,泡性角结膜炎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6.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因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易产生焦虑、烦躁心理。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舒适改变 痒、异物感,分泌物多与变态反应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护理目标】
1.自觉症状,痒、异物感、分泌物减轻直至消失。
2.无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
1.药物治疗护理。①春季角结膜炎指导病人局部应用抗组胺药物和肥大细胞稳定药,如色甘酸钠。重症结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或2%环孢素滴眼液。血管收缩剂,如0.1%肾上腺素溶液。抗组胺药物,如特非那丁,冰敷。②泡性角结膜炎局部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与0.1%利福平或0.5%链霉素滴眼液交替滴眼。睡前涂0.5%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2.根据发病的季节性和规律性,提早1个月应用抗组胺药物和肥大细胞稳定药,可以预防疾病发作或减轻症状。
【护理评价】
1.病人是否自觉痒、异物感减轻或消失。
2.病人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
针对此病的致病因素,应远离致敏原,保持空气流通,外出戴有色眼镜。对有季节性的应提前使用抗组胺药物和肥大细胞稳定药。春季角结膜有自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